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以及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人
中国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值不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宇。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
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千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心想: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中的笔,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昆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
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结构严谨,刚柔相济,疏朗开阔,为书法界所珍视,素有“颜筋柳骨”美称。可是,柳公权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他晚年隐居在华京城南的鹳鹊谷(现称柳沟),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他88岁去世为止。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人
扩展资料:
柳公权的轶事典故:
写诗助人
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
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公权
柳公权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如<<玄秘塔碑》:
柳公权,世称“柳少师”,是唐代继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楷书大家,其楷书与颜真卿的楷书一起被后人并称为“颜筋柳骨”.他初学颜真卿,后又深入研究王羲之父子及欧阳询的书法,而后自成一家.所以柳公权的楷书掺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他的用笔虽然出自颜真卿,却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显得特别英气逼人.柳字清丽刚劲,这种独特的书风被后人称为“柳体”.本书以米字格形式对柳公权楷书部首一百法进行讲解.全书分笔画介绍、部首介绍、独体字、复合结构、集字作品以及代表作品等六部分.本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书法初学者入门学习.
关于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和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