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 20字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说20字左右
高兴为你回答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和比较详细的回答如下,满意望采纳。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粽子节,重五节,五月节等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一些传说,现在最广为接受的是为了纪念屈原,简短的写法可以这样写,
相传,屈原因为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国攻破而十分痛苦,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进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以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如果要写得较为详细,可以这样写,交代清楚背景,事情的经过。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致使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为力,他心如刀割,于5月5日写下《怀沙》之后,投汨罗江以明志,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当地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思念,百姓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担心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这天要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20字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再传到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福州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28年至935年),闽王王延钧倡导“龙舟竞渡”。广州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后主刘龚(958--971年在位)当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
广西桂林的龙舟活动,史载最早见于唐朝,民间约定为逢戊年大划龙舟,形成“十年一大划,五年一小划,每年自由划”的习俗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