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文钱是多少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至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为5克。
所以,根据推论,用现在的人民币价格可大约换算如下: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古代。一文钱是现在多少人民币
为什么要换算?你是从收藏价值上换算,还是说从面值上换算?本身就是两套货币体系,且不处于同一个时代,还没有在同一个结算系统之下,这种所谓的换算,也只不过是胡乱猜测而已。而且有些东西,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是无价的,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就是垃圾。把现代的钱拿到古代去,顶不了一文钱,而把古代的一文钱拿到现代来花,银行也不收(拿收藏价值说事的杠夫绕行)。
如果按照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样式分析,古代衡量金钱的器物分别是铜钱、银子、黄金、银票、金票等,其中铜钱是最小的计量单位,而银子的计量单位是以重量为依据的,兑换也并不是固定的,像官家生产的金银,因为其工艺和纯度的原因,会比其他私人钱庄制造的金银贵一些。也就是说同样的金子或银子,官家能换100文钱,但私人钱庄铸造的,可能就只能换90文钱。
而现代的货币可不一样,现代货币直接使用法定货币代理了金钱,这就相当于舍弃了金银铜的交易,直接采用“钱票”来交易,而古代的钱与现代的钱是没办法互相兑换的。但如果从作用和流通阶层上,还是可以很轻松地判定一文钱与现代货币的换算的。现在咱们国家的最小面值硬币是一分,如果古代的一文钱是最小的货币计量单位,那么两者的价值就是相同的。
无论货币体系是怎样的,1文钱是古代货币的最小计量单位,而1分钱也是现代货币的最小单位,所以两者都是处于各自货币体系的最底层,两者的价值是一样的。假设有一天我们使用了古代的货币体系,且以现代的货币作为流通媒介,那么1分钱就是古代的一文钱。可能很多人会说,世界流通的美元可无法兑换一文钱,但各位要搞清楚一件事,此货币非彼货币,如果古代的货币体系挪到现代来,那么所谓的一文钱就等于一分钱,而假设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7,那么直接套过来,美元与铜钱的汇率就变成了1:700,仅此而已。
古代一文钱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10两白银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1文钱=人民币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