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甲秀楼门票多少钱一张?甲秀楼门票多少钱一张文化

七月网620

贵州甲秀楼在什么地方贵州甲秀楼需要门票吗

贵州作为一个著名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往,而甲秀楼作为贵州其中一个热门的景点,到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门票是怎样收费的呢?前往的交通路线怎么走?面对大家的这些困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甲秀楼门票多少钱一张?甲秀楼门票多少钱一张文化

景点特色

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市区内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是一座三层的木质阁楼。甲秀楼是第一次来贵阳的游客必去的景点,这里的夜景也非常漂亮,楼旁同样建于明代的翠微园也可一并游览。

甲秀楼景区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浮玉桥、甲秀楼、翠微园。甲秀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其名字取“科甲挺秀”之意。这座木楼高22.9米,共有三层,顶层题“甲秀楼”三字,游客可登楼俯瞰南明河岸风光。数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在甲秀楼留下了赞美诗词,其中以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最为脍炙人口,此联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浮玉桥是一座纵跨南明河的石桥,由北向南将石木牌坊、涵碧亭、甲秀楼、翠微园串连一线。翠微园原名观音寺,现为一组将寺庙和园林结合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有亭台楼阁、假山、长廊,如今主要是当地人品尝聊天和交流字画的去处。

tips

1、地理位置: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

2、门票:免费(除翠微阁外均免费开放,晚上参观要收费2元)

3、开放时间

8:00-22:00(甲秀楼开放时间),

08:30-18:30(翠微园开放时间)(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交通指南

公交路线:

1、可乘坐15、48、305路公交在“甲秀楼”站下。

2、可乘坐1、2、6、8、11、17路公交车到“大南门”站下,沿南明河下行300米左右即可到达。

出租车:

距贵阳火车站(贵阳站)约2.8公里,10分钟车程

贵州的甲秀楼在哪里贵州甲秀楼需要门票吗

作为贵州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往。作为贵州的热门景点之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入场费是怎么收取的?交通路线怎么走?面对大家的困惑,边肖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来看看吧!

景点特色

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代,坐落在市区南明河的一块巨石上。这是一个三层的木制阁楼。对于第一次来贵阳的游客来说,绣楼是必去的景点。这里的夜景也很美,同样建于明代的翠微园也可以在楼旁参观。

秀楼景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扶余桥、甲喜楼和翠微园。秀楼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名字的意思是“柯家亭秀”。这座木制建筑高22.9米,有三层。顶层名为“甲秀楼”。游客可以爬上大楼,俯瞰南明河沿岸的风景。数百年来,许多作家和学者在甲秀楼留下了赞美诗,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清代刘昱杉的206字对联,它概括了山城桂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

浮玉桥是一座垂直横跨南明河的石桥。从北到南,串联了石木牌坊、涵碧阁、甲秀楼、翠微园。翠微园,原名观音寺,现在是一组结合寺庙和园林的古建筑群,有亭台、假山和长廊。现在主要是当地人品酒、聊天、交流字画的地方。

:tips

1.地点: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

2.门票:免费(除翠微阁外,全部免费开放,晚上参观收费2元)

3.营业时间

8:00-22:00(甲秀楼开放时间),

08:30-18:30(翠微花园开放时间)(1月1日至12月31日周一至周日)

交通指南

公交路线:

1.您可以乘坐15路、48路、305路公交车在“甲秀楼”站下车。

2.可乘坐1、2、6、8、11、17路公交车到“南门”站下车,沿南明河顺流而下约300米即可到达。

出租车:

距贵阳火车站(贵阳站)约2.8公里,车程10分钟。

待渡山(甲秀楼)需要多少钱门票

待渡山(甲秀楼)门票价格:免费

待渡山位于陆丰县甲子镇东隅嬴江岸边。

待渡山不很高,却满山苍累。山头,天生一块块造型乖巧的大小石头。山坡,一株株不知名的小树,有柑树那么大,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树木之间,幽径交错,乃文人墨客览胜怀古之处,朋友恋人欢会抒情之所。

待渡山又名大胆山。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临安失陷,元军追迫,赵罡及其弟两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等护卫下,从福洲沿海逃至甲子,驻扎此山,意欲东进与文天祥会师,以图东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他们得到甲子进士邑人范良臣进食劳军,赐之为右仆射,渔民郑复翁率众勤王,被封为都统;二帝惊魂稍定,胆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胆山”。现山上还有“进食亭”的遗迹。为明代万历年间参将张万纪、守备胡文恒驻甲子时兴建。进食亭又名帝子亭,为仿木结构,面积约20平方米,内塑有陆秀夫、范良臣为宋帝进食石像,并刻有“君恩如海”四个字。进食亭下还建有一处“将军宿”,是为告慰郑复翁忠心报国的在天之灵而建的。

待度山山顶矗立着“甲秀楼”古塔。据说甲秀楼建于清嘉庆十年(1850年)。为两层泥塔,高15米,呈六角形,似葫芦盖顶,塔尖直指蓝天,造形独持,十分壮观。楼旁立有15米高的标杆,为甲子港的台风警报信号。甲秀楼门口有一对联,曰:“书云大手笔;镇海小神山”体现了甲秀楼与待度山伟岸高拔,威镇海隅之势。这里依山傍水,潮涨期到,海水如千军万马涌入甲子港,气势不凡,场面壮观。登楼远眺,海天一色,归帆返照,景色迷人,这就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甲子吞潮”。

站在待渡山头面海远眺,甲子港北与嬴江和鳌江相连,西南面群山连绵的海甲岭延伸至右侧沙滩,东南面的麒麟山,成为港口的天然屏障。甲子港全长5000米,宽处约1200米,窄处约500米,状如马鞍形。主航道深4米左右,涨潮时达5米,港底平坦,泥沙质。1972年在港口西侧筑起了拦沙坝,消除了淤积的泥沙,200吨以下的船泊可自由进出。1981年开始正式与香港通航,年吞吐量达8万吨。港外渔场广阔,盛产鲨鱼、马鲢、鲳鱼、鳗鱼、沙丁鱼、大虾、鱿鱼、池泽鱼等,是省内的主要渔场之一。待渡山下西北边海湾的对岸麒麟山,乃是海军驻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甲子港也是天然军港。

梅湾边有一个巨石,酷似飞鹰,称之为“雄鹰石”。在雄鹰石旁边又有一石像跃鲤,称之为“鹰哥啄鲤”。东边是甲子镇两边海湾连接大海之处——甲子门。

甲子门有六十颗礁石,故以天干地支之首命名之。涌潮奔浪,至此平舒,蔚为壮观,大有礁石吞潮之感。此即为陆丰八景之一的“甲石吞潮”。有人说,甲子镇建于甲子年,故名。

甲子门是宋端宗逃难经途,现已景象一新,别有一派勃勃生机。甲子门又是林文烈和郑复翁率众抗元之处。椐《陆丰县志》记载:“郑复翁,甲子港人。宋端宗至甲子时,元兵追至,复翁椎牛誓众,率义兵攻袭之,夺其兵船多艘,遂任之为前峰扈从。至崖门,遇巨风,舟覆而死,赐谥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