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安康世代相传的龙舟竞渡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汉江两岸群众用划龙舟象森升中征打捞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活动代代相传,发展为龙舟竞赛的水上运动。
据地方文献记载,安康龙舟竞赛活动沿习已久,一般每年五月初三至初六连划四日,数十里的男女老幼赶到汉此山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比赛十分激烈,有时形成举火夜赛盛况。1958年端午节,县政府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安康龙舟竞赛”,沿安康城江面十余里龙舟竞渡,汉江两岸观者如林,西安电影制片厂在现场拍摄的《庆丰收、赛龙舟》的纪录片在全国放映,安康龙舟赛舞也因此名闻遐迩。
安康龙舟分为真假龙舟两种。真龙舟即专门制作供龙舟竞赛的船只,形似黄瓜,雕有龙头、龙尾及鳞甲,每年只在端午节赛龙舟时使用。假龙舟即在竞赛时把航运木船筏子临时用各种颜色的彩笑滚布装饰而成。
90年代,中断近30年的安康龙舟赛又在汉江复兴。1991年端午节,由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的龙舟赛盛况空前,大桥和汉江两岸挤站10多万观众。参赛的龙舟都是新制的真龙舟,造型生动,分红、白、蓝、绿、黄、墨绿6种颜色,每条龙舟上乘23人其中指挥、锣鼓手、舵手共5人,划手18人,共有10多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比赛时,宽阔的江面上,各种颜色的龙舟一齐进发,身着鲜艳的彩色服装的划手们奋力划浆,船上锣鼓齐鸣,号声震天;岸上群情激昂,万众欢呼。特别是抢鸭子比赛更是扣人心弦,当鸭子被抛入江中时,各条龙舟奋力划近,舟上两名健儿翻身跳入湍急的江水,争抢在水上惊游乱扑的鸭子,展开了激烈紧张的水上追逐,最后,勇敢机智、水性好的健儿终于捕鸭在手,赢得两岸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激动人心的龙舟竞渡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汉江两岸人民最喜爱、规模最大的群众体育运动。
为什么端午节叫安康 端午节为什么要说安康
因为在古代民间流传,农历五月昼长夜短、阳盛阴衰,且常年多发疾疫,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五月初五,是毒月中的毒日,称为端午。在这天,古人希信或散望对方身体安康,因此互祝端午安康。
为滑氏什么端午节叫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团丛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等。
端午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的说法。也正因如此,端午节就和纪念、忧伤等字眼联系在了一起,就如同清明节一般,说快乐并不合适,互祝安康更为合适。
端午为什么要说安康
1、端午节说安康是因为端午节这一天是祭祀的日子,说祝福的话用“端午安康”最恰当。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汪数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困李首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扰和传承,至今不辍。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