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安澜为何被毛泽东称为海鸥将军
因为他自号海鸥。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04年出生,1924年加入北伐军,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激烈鏖战,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西出云南,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至5月26日逝世,享年38岁。
二、戴安澜将军的事迹。领导人怎样评价
1、1942年7月31日,在中国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题赠了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更是誉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2、戴安澜,号海鸥,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23年,戴安澜考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一年后,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次年,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后擢升为连长。
3、戴安澜成长的时代,恰逢中国社会大变革之际和中华民族遭遇危难之时。他时常对亲朋好友们说,生逢此时,只能够历任艰难,去舍生救国。在1928年5月北伐战争中,戴安澜亲历侵华日本军队制造的“济南惨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极为愤慨,决心要与日寇拼杀到底,直至将他们赶出中国。
4、戴安澜将军的侄子,现任芜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的戴笠熹先生说:
5、“我自己对戴安澜将军有格外的亲切感,并不是因为他是我的亲长辈。戴安澜是烈士、是民族英雄。第一是爱国热情,他不是喊口号式的、或是一时的激情,他是有根源的。他主要认为我们国家贫穷落后,贫穷就挨打。他特别是看到'济南惨案',日本军人到中国来就残杀中国老百姓;他还听说了‘九一八事变',这些事情对他的影响非常深。他就决心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6、1933年1月,侵华日军在占领山海关后,又兵分三路进逼热河。根据部署,戴安澜率部经密云前往古北口。戴安澜率部殊死抵抗,击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使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戴笠熹先生介绍说:
7、“戴安澜将军和日本人打的第一仗是在古北口,那时他是团长。他指挥的那一仗打得很有名气,有一个班没有撤退下来,结果日本人阵亡了几百人才占领那个山头。结果一看那个山上就只有几个人。日本侵略军很惊讶。几个人阻挡几百人大部队的进攻,日本人把中国这几个士兵埋葬了,上面插了个牌子,支那英雄之墓,连敌人都很敬佩。”
8、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由此全面展开。戴安澜先后率部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和中条山等战役。1938年5月,因屡立战功,戴安澜被擢升为第85军第89师副师长;次年1月,他又接替杜聿明将军,升任第5军第200师师长。第200师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支摩托化炮兵师,其作战能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首屈一指。
9、1939年底,戴安澜奉命率第200师参加了昆仑关战役。戴安澜所部击毙了日军6000多人,日军指挥官中村正雄少将也被打死,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昆仑关大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戴安澜本人也因此一战成名,受到了国内舆论的广泛称颂。
10、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面对欢送的民众,他笑着说:“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当他孤军深入缅甸,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时,他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1、在10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多人,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同年4月24日,棠吉被日军攻克。5月16日戴安澜率部在奉命撤退的途中,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还是突出重围。
12、但由于缅甸北部地形复杂,山林中阴雨连绵,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在缅甸北部距中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他不幸以身殉国,时年仅38岁。
13、1942年,戴安澜遗骸经云南腾冲运回中国时,一位70多岁的老华侨被戴将军的精神感动,专程赶到部队,将一口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献出,以供戴将军成殓。
14、1943年4月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国葬仪式,全国各地的各界代表以及当地军民一万余人参加公祭仪式。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
15、戴安澜殉国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于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195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毛泽东向其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如今在中国台湾台北市的忠烈祠仍供奉着戴安澜将军的牌位,高雄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则依然保留着安澜楼。
16、中共芜湖市委统战部部长万相改表示说:
17、“戴安澜将军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国民党的成员中,包括现在台湾岛内一些老的国民党的将领有很深刻的印象,对他的纪念也意味着我们期盼祖国的统一。”
18、1947年戴安澜将军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他的故里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的小赭山南麓。甘天林老人亲眼目睹了当时芜湖市民为戴将军送葬的情景。
19、“1947年,我当时才十一、二岁,正好出来打开水,戴安澜将军的出葬队伍刚好从那儿过。他的爱人坐在后面小轿车里,我就看到大车子上面竹竿撑着血衣挂着,我当时看了很难过。人家讲,这戴安澜将军是打日本鬼子的。队伍很长,送葬的人都感到心里很难过。”
20、“戴安澜将军是抗日名将,他的墓是1947年迁过来的,1983年芜湖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到了2002年,墓又整个进行了维修,栏杆换成了汉白玉的,前面的平台扩大了将近两百个平方。”
21、2004年11月25日是戴安澜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芜湖市曾隆重召开纪念大会,缅怀这位抗日名将,激励后人努力奋进、振兴中华。眼下,芜湖市正在着手申报建立戴安澜将军塑像和戴安澜将军事迹纪念馆;同时将戴安澜将军的墓确定为芜湖市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22、如今,修葺一新的戴安澜将军墓旁松柏蔽日,仿佛是卫兵在守护着长眠于此的抗日民族英雄。将军的汉白玉墓前,自发前来瞻仰祭扫、寄托哀思的人们络绎不绝。一位10多岁的少年在公园里对记者说:
23、“我们芜湖风光秀丽的赭山公园南山腰有戴爷爷戴安澜将军的墓,他是抗日大英雄,在缅甸打日本鬼子光荣牺牲。我们学校每年都带我们来扫墓纪念戴爷爷。我们要学习戴爷爷爱国主义精神,好好学习,长大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好。”
三、读《抗日名将戴安澜》有感
1、初识戴安澜将军是在几年前读《滇缅之战》之时。当读到其死后,被日寇追击的士兵们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从原始森林中将将军的遗体带回国时,我不由潸然泪下,同时又有些许疑惑浮上心头。是什么让这些士兵对他不离不弃,即便他已离开人世?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跋涉千里,枪林弹雨也不愿将其随手埋葬?又是什么让国共两党领导人为其哀伤不已,全国举丧?
2、时至今日,翻到戴安澜将军的绝笔信,“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八个字赫然呈于眼前,心中方才有所了悟。
3、何人不恋生,何人不思亲?又有谁想看到黄泉路边妖娆的曼珠沙华?然而有国才有家,舍得小家才有可能保住大家。戴安澜将军深谙其理,奉命率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炎热多雨的气侯条件下,英勇作战。观其日记,有“士兵衣单,防寒无具”对士兵的关怀,有“研讨此次攻击失败的原因,发见我攻击部队未能按阵地攻击之程序动作,所以蒙受牺牲,以致不能掌握。此后战斗,只有……”的自我批评与总结,有“以如此少数之敌,而竟使X军退走,宁非怪事,腐化之军人,你们应了解自己对国家之责任,岂能一走了事,而贻祸万年”为国家前程的担忧,唯独少见白发高堂妻子之语。此封绝笔也是其牺牲一月有余,从其遗物中发现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铮铮铁骨跃然纸上,拳拳报国之志光照千秋。
4、细读这寥寥二百余字的绝笔信,我们也不难发现戴安澜将军的铁血柔情。他放不下高堂白发,“老母外出,未能侍奉”;抛不下嗷嗷幼子,“东、靖、澄、篱四儿”。而这不能于外人言的铁骨柔情,万千挂念,只能诉以自己的妻子,“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仓央嘉措说过“不负如来不负卿”,而戴安澜这顶天立地的男子却只能不负国而负卿。即便不能相濡以沫、相守到老,“我的丈夫葬在哪里,我一辈子就带着孩子在哪里,决不离开他”,王荷馨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5、如此重情重义的一代将星,却壮志未酬壮年陨落,怎能不是国之殇呢?
6、我们现在的生活平和安然,勿需如戴将军般抛头颅、撒热血,以生命祭国,但是奉亲育幼、一心为国之精神依旧应该在生活中传扬。一如那些感动中国的普通人,一如那些各行各业的最美,传递爱与善。
关于戴安澜将军,戴安澜将军衣冠冢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