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描写谁的
1、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描写的就是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心中一直有着鸿鹄之志。但可惜却不能抒发自己的才华,在一次又一次的宦海沉浮之中屡屡碰壁,所以也就有了安能弯腰折眉事权贵的这样一种两袖清风的形象。
2、在陶渊明41岁的时候,就一次选择出仕做官是当一个县令官职不大,本来我们的陶大诗人是想用自己的才能把这一个县城治理好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上任后仅仅81天。上级领导就来视察这位前来视察的督邮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如果限位不给他送礼的话那么就一定会有好看是。
3、陶渊明知道此事之后也就有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意思是什么呢?我当个项链就赚这点钱,我何必去难为自己去讨好小人呢我不干了,所以咱们的大诗人就甘愿去种地种田当一个田园诗人。很多人为了陶渊明的这份气节这份坚持,而认定陶渊明是一个有着高尚节操的人这种认知确实是正确的。
4、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办法改变那么就应该顺应时代,你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而丢弃了自己的职位,那么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啊!如果你真的是个有能力的人,你为什么不改变现状?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这个县城治理好?直接选择逃避呢,这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理想的人该做的事情吗?
5、古代的读书人一直标榜的是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连一个县令都做不好的人,你又能指望他真的能干成什么事情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的人?敢于去挑战一切,敢于去面对危险明知前方是万丈悬崖,但依然能够舍身取义去证明自己的道,去证明自己的意去证明自己的信仰。
6、而不是遇到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甘愿退居一下,你这不是淡然你这就是懦弱,三国演义当中张飞还能怒打督邮,然后辞职不干您可好我直接辞职不干。你好像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县城里的老百姓该怎样过活吧,陶渊明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无人能够出其右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伟大的诗人不见得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们不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评价过高,还是那句话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敢于去面对困难然后解决困难的人。
二、毛泽东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指谁
1、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官)在他29岁时,萧统《陶渊明传》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官吏职,少日自解归”。
2、意思就是说,因为家贫,陶渊明出来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公务员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
3、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作事。
4、第二年(401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作了刘裕的参军。后来又作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5、同年秋天,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岁终,会郡谴督邮至。
6、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
7、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8、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9、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1、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为人有骨气、清高,不为利禄所动。
2、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改名陶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3、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改名陶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4、陶渊明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5、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还是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OK,关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和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