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

七月网3480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说白点,就是发生了消费或者支出就是GDP。在你这块土地上所有发生额,都是属于gdp,如果外资企业,他的经营在中国,但是他们的利润都返回国内的了。所以很多国家还有一种国民生产总值,只要是本国人民,不论你在哪儿经营,都要核算,譬如说日本,他的GDP不如中国,但是他的gnp,增长是论百倍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GDP考虑的是经营规模就业情况等等,gnp那就是考虑的是真金白银赚在口袋里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即(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也称分配法,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不知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是采用哪种方法,但从多年从事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编制经验看,其中有个计算增加值的指标,采用的是收入法,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但其中要扣除补贴收入。通过对统计学的学习,我才明白,企业决算报表中的增加值实际上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注意四方面: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

GDP= CA+ I+ CB+ X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支出、X为净出口额。

M。、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我讨厌复制粘贴的概念我就不重复了我就给您算一下。

C(消费) I(投资) G(***购买) NX(净出口)

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C投资116246亿元=I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NX G(***购买)5689亿元、

GDP=77886+116246+1810+5689=201631亿元

总和约201631亿元这里还有个名义和实际GDP的概念真实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这里就略过啦

通货膨胀率等于上个时段的CPI减下一个时段的CPI再除以上个时段的的CPI的最后所得的再换算成百分比。

这里只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这个数据所以上个时段看成基数但只有这个还不够

我们还需消费物价指数我查了下统计部门并没有公布消费物价指数只是说了个环比数据(1至7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中国此前计划将2008年通胀维持在4%以内。这里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算出来但4%的数据是我们希望的不是实际的所以等式不等)

但是大概意思很简单比如上个时段的CPI 100(基年总是100)下一个时段的CPI 175那么按照公式通货膨胀率等于75%实际当然不会那么多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

简单的说就是.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这里

总的来说(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官方……

国内总产出,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

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中文的名字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的缩写。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对于一个地区,叫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按照规定的方法,在大量的基础数据基础上加工计算出来的。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GDP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刚才我专门谈了,如果从企业这个层面,GDP是逐级汇集起来,就是增加值的加总。GDP怎么计算就涉及到增加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一般来说,国际上通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生产法,一种是收入法。什么叫生产法呢?生产法就是首先计算总产值,然后把中间投入减掉,得到剩下这块增加值。收入法就是创造增加值以后,一定要进行分配,在最初始的分配阶段分配给谁,按照主要的分配渠道加起来,也可以把GDP增加值算出来。从最初分配去向看主要是四个部分:一、折旧,因为在生产中要用到机器设备;二、劳动者报酬,因为劳动者参加生产活动,所以要分配给劳动者,这里讲的劳动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光包括一线工人,包括管理人员都在里面;三、税收,生产者要向***交税;四、利润,把这四方面加起来也能取得增加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 是什么意思啊

1、您所说的这个词语,是属于期货从业词汇的一个,掌握好期货从业词汇可以让您在期货从业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这个词的翻译及意义如下:一个经济体系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品及服务的总值,其中包括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及出口减进口。

2、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期货从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三、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020年4月17日,国新办就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2020年5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后的首场“部长通道”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经济量化指标,2020年不设GDP增长目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