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敦煌莫高窟因强沙尘暂停开放
2021年3月16日敦煌莫高窟因为强沙尘暴的原因,景区官方正式宣布将会暂停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最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境,感叹人生的起起伏伏在历史进程中的渺小和卑微。
16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启动强沙尘应急接待预案,暂停对外开放。
3月15日,黄沙笼罩的莫高窟九层楼。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称,受强沙尘天气影响,为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3月16日10时30分场次数字电影放映完毕后,莫高窟暂停售票、出票。
已预定、未参观的游客可根据情况免手续费退票或改签。恢复开放时间将根据天气情况另行通知。
3月15日,黄沙弥漫的莫高窟北区。
3月15日15日,风沙中的莫高窟大牌坊。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介绍,3月15日起,甘肃遭遇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预计严重污染天气将持续至18日前后。
莫高窟地处大漠戈壁,风沙灾害是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强沙尘天气下,沙砾、粉尘等会进入洞窟磨蚀文物、引发病害。
来源:新华社
敦煌莫高窟暂停开放了吗
敦煌莫高窟暂停开放?让金投小编和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新京报快报敦煌研究院网站报道,7月17日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由于莫高窟地区雨势增大,洞窟崖体零星碎石掉落,湿度大,为确保洞窟文物和游客安全,7月1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
目前敦煌莫高窟已开始洞穴暂停开放应急预案.
敦煌莫高窟封闭了吗
敦煌莫高窟封闭的,是藏经洞。
莫高窟诸多洞窟中,最为驰名的首推藏经洞——一第17窟。当你站在洞窟门前,望着这小小的石室,定会思绪万千,满腹狐疑。里面曾经推置的50000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由于何种原因存放的?何时将洞门封住,轻松地抹上泥皮,绘上了壁画?为什么要永远保守这个秘密呢?
由于藏经洞封闭了近千年,这个谜便堪称千古之谜。敦煌学专家、学者钻进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资料中仔细地查阅,从未找到解谜的文字记载,只好另辟途径,根据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推断,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主要说法有这样几种:
一、避难说。认为这么多经卷和遗书被藏于石室中被封闭,是莫高窟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使经卷遗书免于战火而存放的。这种说法最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但在具体封闭时间上又各不相同。
最有代表性、较普遍的说法是,宋初西夏人占领敦煌之前,千佛洞下寺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临走前便把经卷、佛像、杂书等藏入洞内封闭。待战乱过后再回来启用。谁知这些僧人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此洞便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
又有一种说法把封闭时间定为宋绍圣年间(1094~1098),认为藏经洞的封闭与伊斯兰教的东传有关。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王朝向宋朝要求出兵攻打西夏。宋朝表示赞同。这一消息传到敦煌,佛教徒们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便采取保护措施,将千佛洞的经卷、佛像、文书全部集中堆放过石室封闭,免受其害。
还有宋皇佑之后(1049年)说,曹氏封闭说,元初说,元明之际说等,均为逃避战乱说。
二、废弃说。认为这些经卷遗书都是当时敦煌僧众抛弃无用的废品。因佛经众多,为尊重佛法佛典,这些用过的经品既不能丢弃,也不能烧毁,只好用这个石室封存起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逃避战乱的说法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是因为藏经洞内没有整部大藏经和其他珍贵物品,大多是残卷断篇,夹有不少疑伪经,甚至还有不少错抄的废卷和涂鸦之杂写,乃至作废的文书与过时的契约等等。在藏经洞封闭时,即曹宗寿当政时期(1002~1O14),敦煌僧侣已向内地请求配齐了大藏经。并向朝廷乞求到一部金银字大藏经,还有锦帙包裹、金字题头的《大般若经》。如果是避难,那么这些珍贵的东西理所当然应该珍藏于石室中。为什么整部大藏经没有被收藏反而收藏的是残经破卷?因此,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为了避难,而是这些东西在当时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被废弃了。
三、书库改造说。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折页式的经卷,已从中原传到敦煌。因阅读、携带方便,受到僧侣们的青睐。因此,将藏书室使用不便的卷轴式佛经以及许多杂物一并置于石室封闭。
以上有关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迄今仍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挖掘旁证资料,解开藏经洞封闭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