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南教育学院的历史
赣南教育学院座落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审批,为社会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职能的具有全日制普通专科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专科院校,2011年7月赣南教育学院与宁都师范两校整合整体搬迁到新校区。
新校区位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园区,占地1034亩。建筑面积25万平米。建有图书馆、网络中心、教学楼、实验楼、音乐楼、体育馆、美术楼、校医院、游泳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教育教学楼群,有先进的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心、汉字书写训练中心、幼儿教育实训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设施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399万元。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图书藏量64万册,电子图书28.2万册,订有报纸、期刊800多种。
部门设置:
党政办、组宣部、教务处、科研处、现代教育技术处、学工处、团委、总务处、计财处、成人教育部、保卫处(武装部)、图书馆、医务所、后勤产业发展公司、公教部、中文系、数学系、外语系、教育系、物理系、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生化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480人,其中专任教师35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3名,副教授和高级讲师13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44%;有103人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有十余位教师分获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师德标兵、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十大体育明星等称号;学校设有普通话测试站,有5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6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现有在校学生94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7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700余人。设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非师范类)、物理教育、生物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等师范类为主专业及艺术幼师、戏曲表演(赣南采茶戏)、舞蹈表演等艺术类专业。
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秉承“勤奋求实、为人师表”的校训,以生为本,厚德重技,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构建起“专业基础知识广博、教学基本技能扎实、个人兴趣特长突出”三位一体的培养质量体系。为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以及艺术表演人才,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不断提高。2010年,我校学生在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西赛区)决赛、“和谐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评活动、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巨人杯”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字书写大赛、全省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都获优异成绩。2011年6月,在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囊括专科组团体总分及各设奖单项第一名。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
学校具有优良的校风学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先后荣获江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大学生法制和安全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网址:http://www.gnjyxy.com/xxgk.asp
赣南教育学院的校长是谁
刘昌明院长
1962年7月出生,江西上犹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1985年7月省委组织部选调下基层锻炼,分配在龙南县,任玉岩乡团委负责人,1986年12月任龙南团县委副书记,1987年3月任中共汶龙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9年4月任中共里仁乡党委书记,1991年1月任龙南县政府办公室主任,1995年1月任龙南师范学校校长,2001年10月调入赣南教育学院、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任赣南教育学院院长、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主任、赣州师范学校校长。
赣南教育学院的合并院校
赣南教育学院是一所为社会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职能的师范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江西省赣州师范学校。200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赣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设立赣南师范学院师范专科部,并把赣南教育学院从兴国迁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由赣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管理,其办学经费由赣州市人民政府负责解决,教学业务和教学质量接受赣南师范学院的指导和监督,教学资源与赣南师范学院相互共享。
学校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装备了先进的语言教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演播厅、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心理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大学生计算机中心,专供学生使用私人电脑。图书馆现有藏书21万余册,各种中外期刊378种,并有标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体操馆等一系列体育设施。漂亮的艺术楼,单人琴房105人,配有钢琴40余架,还有专门的电子琴教室、音乐教室、练功房等设施。创建于1914年,原名江西省立第九中学,首任校长为前清进士邱璧先生。1925年易名为省立第十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省立宁都乡村师范学校,1946年改名为省立宁都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江西省宁都师范学校。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是一所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在宁都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的具有大学专科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专科院校。分院以开设符合小学师资方向师范类专业为主,同时兼办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专业。经批准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实行三年学制,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实行五年学制。分院与宁都师范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位于赣南之东北宁都县城,坐落在翠微峰之南,梅江河之滨,校园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科技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楼、礼堂、膳厅等一应俱全。校园内碧草如茵,花团簇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学校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中。有先进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有计算机360多台,单人琴房130个,钢琴30架,现有藏书15万余册,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1000万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4人,专职教师130人,其中高级讲师36人,讲师6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6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分院现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达4000多人。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近百年来,学校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与学风,以教学见长誉称于省内外。省、市各级政府多次授予:“办学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1989年至今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十年的时间里学校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种奖励100多项。江西赣南文艺学校,又名赣南客家艺术学校,是全国唯—一所客家艺术学校,始建于1958年,先后开办有采茶、音乐、美术、编导、祁剧等多个专业。
1962年因“三年困难时期”精减机构停办,1977年恢复办学,定名为“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采茶班”,1985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更名为“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分校”,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分校改为单独建制的文艺中专,正式定名为“赣南文艺学校”,县处级建制,招生和分配列入国家计划,隶属赣州市文化局主管。1999年,经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赣南客家艺术学校”,与赣南文艺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目的旨在弘扬客家民族文化,培养更多的客家艺术人才,并设立了“赣南客家艺术教育基金”。
学校现已开设有戏曲表演、声乐、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美术设计、商务礼仪、群众文化艺术、少儿舞蹈及器乐、幼儿教育、计算机应用、普通高考艺术特长班(音乐专业、美术专业)等10多个专业,学制分三年制和五年制。三年制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高一、高二在校生,五年制主要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
学校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园占地面积16亩,校舍建筑面积13574平方米,其中多功能音乐厅1座,练功场10个,琴房20间,画室5间,钢琴25台,电钢琴25台,电子琴25台,电脑40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现有任教老师百余号人,其中国家二级演员3人,高级讲师8人,中级职称28人,教师中有受聘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民间舞蹈教授,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据统计,从1986年至2003年的17年中,学校师生参加全国(国际级)级音乐、舞蹈、美术大赛中,有8人(次)获一等奖,4人(次)获二等奖,9人(次)获三等奖,参加省级比赛中,有21人(次)获一等奖,16人(次)获二等奖,30人(次)获三等奖,如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十一届梅花奖的龙红,获全国青少年书画优秀作品展一等奖,作品送日本参展被日本美术馆收藏的国画《报晓》的作者刘丽,获硬笔书法国际青少年画展金奖的作者黄昌军,获第九届“步步高”杯青年歌手大赛银屏奖的陈宏、曾昭优,获第十届“哈药六”杯青年歌手大赛银屏奖的周欢,获全国“爱我中华”歌手大赛优秀奖的张红英,获“黄金搭档”杯全国服装设计与模特大赛第十一名的杨菁,均是我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自学校开办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800余人,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均有10-20人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学府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