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求答案

七月网2700

2020营养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7)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也是受到了广大考生和社会的认可,距离2020年9月份ACI注册国际营养师考试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大家对考试内容有更深的把握以及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营养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求答案

1、常见的营养评价方法有(ABC)

A.体格检查

B.实验室检查

C.膳食调查法

D.化学分析法

2、下列哪些是正确阐述GI的是(BC)

A.GI70与90之间为高GI食物

B.一般而言GI大于70为高GI食物

C.GI55与70之间为中GI食物

D.GI不可能大于00

3、医院病人的膳食种类有(ABD)

A.基本膳食

B.诊断膳食

C.半流质膳食

D.治疗膳食

4、给婴儿添加离乳食品的原则:(ABCD)

A.与婴儿月龄相适应

B.从一种到多种

C.从稀逐渐变稠

D.细小变粗大和少量变多量。

5、根据兽医卫生检验,可将肉质质量分为哪几类:(BCD)

A.变质肉

B.良质肉

C.条件可食肉

D.废弃肉

6、按病原物质分类,将食物中毒分为几类:(ABCD)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C.动物性食物中毒

D.有毒植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

6、微量元素锌被称为生命的电火花是我国科学家宋应星发现,它的良好食物来源是(BD)

A.粮谷类

B.动物肝脏类

C.蔬菜水果类

D.海产品类

7、蛋白被分解时下面那种说法正确(ABC)?

A.含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称多肽

B.含3个氨基酸称3肽

C.2个氨基酸称2肽

D.蛋白被分解成必需氨基酸

8、以下对脂肪酸的描述哪些正确(ABCD)

A.脂肪酸按其碳链长短可分为长链脂肪酸(4碳以上)

B.脂肪酸按其碳链长短可分为中链脂肪酸(6—4碳)

C..脂肪酸按其碳链长短可分为短链脂肪酸(5碳以下)

D按其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9、血浆和体液中的钙存在几种形式:(ABC)

A.蛋白结合钙

B.扩散性钙

C.离子钙

D.碳酸钙

10、食品的细菌污染中哪种说法正确(ABCD)

A.假单胞菌属多见于冷冻食品

B.微球菌属在蛋品中常见

C.芽孢杆菌属在罐头食品中常见

D.乳杆菌属多乳品中多见

以上就是2020营养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的有关内容,大家在了解清楚之后,就需要针对性从进行复习,难度大的、分值高的自然需要着重复习,常识类的复习需要慢慢积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安排复习备考时间,加油!争取一次通关。

心理测量学考试试题有没有文档,最好后附带答案,拜托了

213.测验中主试的职责是指(ABCD)。

A.应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

B.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C.

主试者不应对被试者的反应做出任何暗示性反应D.对特殊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214.测验的指导语一般由(ACD)组成。

A.如何选择反应形式

B.如何记录这些反应

C.时间限制

D.给例题,有时告知被试者测验的目的

215.被施者对测验的经验或应试技巧会影响测验成绩,“测验油子”的表现有(ABCD)。

A.能觉察出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区别

B.懂得合理分配测验时间

C.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

D.熟悉测验的程序

216.受练习效应影响大的情况,具体表现为(ACD)。

A.智力较高者

B.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过大

C.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

D.着重速度测验

217.研究表明,(ABCD)者测验焦虑较高。

A.对自己的能

力没有把握

A.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B.抱负水平过高

C.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

D.测验成绩关系重大

218.除非“反应速度”本身即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否则让被试者有充分的时间反应,同时注明每题的答题时间,可以减少(AB)定势的影响。

A.求“快”

B.求“精确”

C.猜测

D.喜好正面叙述

219.作测验时,几种常见的反应定势有(ABCD)。

A.求“快”与求“精确”

B.喜好正面叙述

C.喜好较长选项

D.喜好特殊位置;猜测

220.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要做到(ABCD)。

A.考虑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

B.考虑测验情境

C.有常模和信度、效度资料

D.不直接比较来自不同测验得分数221.对测验分数作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一定要依据从(CD)中获得的资料。

建筑类专业课试题卷 求答案

建筑类专业课试题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

选择题

(建筑工程测量

1-20

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

21-40

每小题

2

分,

80

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1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

A

.相对高程

B

.绝对高程

C

.高差

D

.等高距

2

.我国绝对高程基准面的高程是

A

72.260m

B

71.260m

C

73.260m

D

75.260m

3

DS

3

型水准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物镜、水准器、基座

B

.仪器箱、照准部、三脚架

C

.望远镜、三脚架、基座

D

.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4

.水准测量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

.仪器不完善

B

.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准确

C

.物像与十字丝未重合

D

.水准尺误差

5

地面上有

A

B

两点,

A

点高程为

49.278m

A

B

两点高差

h

AB

=

2.531m

B

点高程

H

B

A

46.747m

B

51.809m

C

51.747m

D

46.809m

6

DJ

6

级光学经纬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望远镜、水准管、度盘

B

.基座、照准部、水平度盘

C

.三脚架、基座、照准部

D

.仪器箱、照准部、三脚架

7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A

.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

.使横轴垂直竖轴

C

.使视准轴平行水准管轴

D

.使视准轴平行竖轴

8

.某经纬仪,竖盘为顺时针方向标记,现用盘右测得读数为

280

�0�2

35

�0�7

24

�0�7�0�7,则此

角值为

A

.-

10

�0�2

35

�0�7

24

�0�7�0�7

B

.-

79

�0�2

24

�0�7

36

�0�7�0�7

C

10

�0�2

35

�0�7

24

�0�7�0�7

D

79

�0�2

24

�0�7

36

�0�7�0�7

Excel2010数据透视表应用大全

Excel2010数据...Excel2010数据...

建筑类专业课试题卷

2

页(共

11

页)

9

.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

120.456m

,返测为

120.485m

,则相对误差为

A

1/4300

B

1/4200

C

0.0290

D

0.000241

10

.精密方法丈量距离时,定线用

A

.水准仪

B

.经纬仪

C

.标杆

D

.目测

11

.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

A

.-

90

�0�2~

90

�0�2

B

0

180

�0�2

C

0

360

�0�2

D

0

90

�0�2

12

.已知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286

�0�2,则直线

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A

16

�0�2

B

196

�0�2

C

106

�0�2

D

86

�0�2

13

.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A

.反符号按边长正比例分配

B

.反符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原符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

.反符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平均分配

14

.某直线段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230

�0�2,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A

.+

x

,+

y

B

.+

x

,-

y

C

.-

x

,-

y

D

.-

x

y

15

.比例尺为

1

1000

的地形图,图上

1cm

代表实际距离为

A

10cm

B

10m

C

100cm

D

100m

16

.在地形图上,量得

AB

两点高差为-

2.65m

AB

距离为

256.50m

,则直线

AB

的坡度为

A

.-

1.03

B

1.03

C

1.53

D

.-

1.53

17

.某待测点距控制点较近且量距方便,测设该点位置的最适合方法是

A

.角度交会法

B

.极坐标法

C

.直角坐标法

D

.距离交会法

18

.建筑基线上应至少设置

个基点。

A

2

B

4

C

5

D

3

19

.角度交会法测设平面点位置的根据是

A

.一个角和一段距离

B

.两个水平角

C

.两个坐标差

D

.两段距离

20

.下列哪种图是撒出施工灰线的依据

A

.建筑总平面图

B

.建筑平面图

C

.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

D

.立面图和剖面图

21

.根据土的可松性,下面正确的是

A

k

s

k

s

�0�7

B

k

s

k

s

�0�7

C

k

s

k

s

�0�7

D

.以上都不对

建筑类专业课试题卷

3

页(共

11

页)

22

.在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中,属于降水法的是

A

.水泥旋喷桩

B

.地下连续墙

C

.集水坑降水

D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

23

.不能用于水下挖土的是

A

.反铲挖土机

B

.拉铲挖土机

C

.抓铲挖土机

D

.正铲挖土机

24

.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对土粒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

A

.土的颗粒级配

B

.土料含水量

C

.铺土厚度

D

.压实遍数

25

.在极限承载力条件下,桩顶荷载有桩侧阻力承受的桩是

A

.端承桩

B

.端承摩擦桩

C

.摩擦桩

D

.摩擦端承桩

26

.在泥浆成孔灌注桩中,确保成桩的关键工序是

A

.吊放钢筋笼

B

.泥浆护壁成孔

C

.吊放导管

D

.灌注水下砼

27

.砖基础大放脚的组砌形式一般采用

A

.三顺一丁

B

.一顺一丁

C

.梅花丁

D

.两平一侧

28

.在常温下,水泥混合砂浆应在

内使用完毕。

A

2h

B

3h

C

4h

D

5h

29

.砖砌体工程中,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是

A

75

B

80

C

90

D

95

30

.模板的拆除程序一般是

A

.先支先拆

B

.后支后拆

C

.同时拆

D

.先支后拆

31

.为防止砼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A

1.5m

B

1.8m

C

2m

D

2.5m

32

.砼的振捣棒振捣,要做到

A

.慢插慢拔

B

.快插快拔

C

.慢插快拔

D

.快插慢拔

33

.浇筑有主次梁的肋形楼板时砼施工缝宜留在

A

.主梁跨中

1/3

范围内

B

.次梁跨中

1/3

范围内

C

.主梁支座边

1/3

范围内

D

.次梁支座边

1/3

范围内

建筑类专业课试题卷

4

页(共

11

页)

34

.大体积砼浇筑施工,当结构构件长度远超过厚度时,宜采用

的浇筑方案。

A

.全面分层

B

.分段分层

C

.不分层

D

.斜面分层

35

.当屋面坡度大于

15

%时,卷材长边铺贴方向为

A

.垂直屋脊

B

.平行屋脊

C

.倾斜屋脊

D

.任意方向

36

.刚性防水砼屋面的细石砼不得使用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

.普通硅酸盐水泥

C

硅酸盐水泥

D

.火山灰质水泥

37

.下列防止流砂的途径中不可行的是

A

.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

B

.设法使动水压力向下

C

.截断地下水流

D

.提高基坑中土的抗渗能力

38

.拉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

A

.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B

.前进向上,自重切土

C

.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

.后退向上,强制切土

39

.预制桩的重叠层数不宜超过

A

3

B

4

C

5

D

2

40

.在预制桩打桩过程中,如果发现贯入度骤减,则说明:

A

.桩下有障碍物

B

.桩尖破坏

C

.桩身破坏

D

.遇到软土层

建筑工程测量(

60

分)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答题卡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41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42

.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去“后视读数”

43

.直线定向中,地面上各点的坐标纵轴方向是相互不平行的。

44

.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与测站点中心在同一铅垂线。

45

.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零。

46

.水平角就是地面上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建筑类专业课试题卷

5

页(共

11

页)

47

.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相对误差来衡量的。

48

.视准轴是望远镜的光心和十字丝交点连线。

49

.距离测量的目的是测定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50

.图根导线测量中,用钢尺量导线长的导线称为电磁波导线。

三、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51

.绝对高程

52

.水准点

53

.直线方位角

54

.闭合水准路线

四、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55

.简述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56

.简述图根导线测量外作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57

.简述多层建筑施工中高程的传递方法。

58

.简述建筑物沉降观测时水准基点布设应满足的要求。

五、综合题

8

分)

59

.试完成表

1

中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的计算。

1

线

L/Km

h

i

/m

高差改

v

hi

改正后

�0�2

i

H/m

备注

BM

A

0.6

1.331

6.543

已知

1

2.00

1.813

2

1.60

1.424

3

2.05

1.340

BM

B

9.578

已知

f

h

=

f

h

v

1km

=

Σv

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