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洛阳纸贵的典故(洛阳纸贵的典故出自)

七月网5190

大家好,关于洛阳纸贵的典故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洛阳纸贵的典故出自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洛阳纸贵的典故(洛阳纸贵的典故出自)

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的典故: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在他小的时候很顽皮、不爱读书,其父亲认为他没有多大出息,小左思听到这话非常难过,于是暗下决心、勤奋向学。后来,他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竟然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一、洛阳纸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唐·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

二、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左思小时候并不出众,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而且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连左思的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儿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里专心学习。

三、左思长大后,文才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文章辞藻华丽,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

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怎样的

洛阳纸贵汉语成语[luòyángzhǐguì]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资料】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近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反义:敬而远之、弃之敝屣、无人问津

示例:◎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

《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孽海花》第二回: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宋之问《范阳王挽词二首》之一:“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

◎元稹《和王侍郎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清柯巖《奇异的书简》:“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常有洛阳纸贵之说。”

◎《昆仑》甫一问世,便洛阳纸贵,凤歌被“凤迷”们尊称为“凤大”。

【历史典故】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巨集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洛阳纸贵出自什么典故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的典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三都赋》被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从而使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最终导致纸张的价格大涨。

洛阳纸贵的意思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指作品的价值高,流传广。洛阳纸贵的近义词有:都中纸贵、交口称誉、风靡一时、有口皆碑、有目共赏等。洛阳纸贵的反义词有敬而远之、粗制滥造等。

洛阳纸贵的用例

1、这些作家写过的小说以前也洛阳纸贵过,但说实话,并非什么有价值的作品。

2、这本著作因为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3、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4、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5、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6、文学史中有这样一类现象,作家生前,默默无闻,一文不名,死后某时却突然声名显赫,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了文界新宠。

7、文学接受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

洛阳纸贵的典故和洛阳纸贵的典故出自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