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门前耍大斧歇后语有什么
鲁班门前耍大斧的歇后语有以下几个:
1、鲁班门前耍大斧——班门弄斧;
2、鲁班门前耍大斧——自不量力;
3、鲁班门前耍大斧——献丑。
鲁班是古代非常著名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更多关于鲁班门前耍大斧歇后语有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347be161608866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鲁班面前弄大斧是歇后语,可下半句是什么
鲁班面前弄大斧的下半句是班门弄斧。
鲁班:古代的巧匠。比喻在行家能手面前卖弄本领。关公面前耍大刀指的是在武圣关公(关羽)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卖弄。
扩展资料:
一、相关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
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二、相关成语: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白话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班门前弄大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门弄斧
鲁班门前弄大斧歇后语
鲁班门前弄大斧——献丑。
鲁班门前弄大斧——漏洞百出。
鲁班门前弄大斧——卖弄的不是地方。
班门弄斧——假充内行。
班门弄斧——不怕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