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了)

七月网519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和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以及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了)

蚂蚁的资料

蚂蚁

[1]【蚂蚁的基本特征】

蚂蚁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拼音]mǎyǐ

[英文名]ant

[字典解释]蚂蚁,昆虫名。多在地下做窝成群住着,种类很多。

[一些方言]蚂蚂撇夫

【蚂蚁的住房】潮湿温暖的土壤。

蚂蚁目前有21亚科283属(afterBolton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m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蚂蚁——目前约为11700种一一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蚁可分两大种群:蚂蚁类和白蚁类。

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生物。

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一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年,甚至50多年。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蚂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工蚁体细小,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蚁要细看才易发现。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室内环境常见的有法老蚁MonomoriumpharaonisL.等。

蚂蚁的显微照片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蚁”不是蚂蚁,白蚁除一样具有社会外,在生理结构上和蚂蚁有很大的差别。

生物的行为是指生物体进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觉得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行为学就是研究这些活动的学科。形态和行为首先被人们注意,但是直到19世纪人们才获得生物行为研究的理论武器和实验手段。进化论学说将动物的行为提高到了适应性层次。

目前对生物行为的归类非常混乱。从遗传和发育的角度一般将其分为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也就是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但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常用,人们一般按照行为的功能对其划分,遗憾的是这种划分方式并不严格,存在大量的重叠区域。

蚂蚁的复眼显微照片

蚂蚁的型与分工:

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l.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

3.工蚁:又称职蚁。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4.兵蚁:兵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新郎”寿命不长,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给,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但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它的寿命可长达15年。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的差别。最小的群体只有几十只或近百只蚁,也有的几千只蚁,而大的群体可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的蚁。

在我国华南一带的阔叶林中,还有一种翘尾蚁,顾名思义,就是它那带有螯针的尾端常翘起来,随时准备进攻的样子。它有种怪脾气,经常与树打交道。它喜欢用叼来的腐质物以及从树上啃下来的老树皮,再搀杂上从嘴里吐出来的粘性汁液,在树上筑成足球大的巢,巢内分成许多层次,分别住着雄蚁、蚁后和工蚁,并在巢中生儿育女,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开始时一树一巢,当群体过大,而且又有新的蚁后出生时,新蚁后便带领部分工蚁另造新居。有时为争夺领域,常展开一场恶斗。为了在树上捕捉其他小虫为食,它可用细长而有力的足在树冠的枝叶上奔跑。如两树相距较近,为免去长途奔波之劳,它们能巧妙地互相咬住后足,垂吊下来,借风飘荡,摇到另一棵树上去,搭成一条"蚁索桥"。为了能较长久地连接两树之间的通途,承担搭桥任务的工蚁还能不断替换。树上的食物捕尽,又结队顺树而下,长途奔袭,捕捉地面上的小动物。猎物一旦被擒获,翘尾蚁便会用螯针注入麻醉液,使猎物处于昏迷状态,然后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只超过它们体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也能被它们轻而易举地拖回巢中。

人们从有这种蚁巢的树下经过,可要十分小心。如惊动了它们,会倾巢出动,顺树而下或从空而降,进行攻击,使你遭受挨蜇之苦。大家可要小心蚂蚁!!

蚁类的食性在不同亚科和不同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蚂蚁为什么知道冬天快来了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蚂蚁的这种本能是受它们体内的年生物钟控制而起作用的,换句话说,它们是按照年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做好越冬期食物储备的。

与蚂蚁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蚂蚁共生(symbiosis)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Jolivet1996),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Kistner1982;Hölldobler&Wilson1990),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Schultz&McGlynn2000;Muelleretal.2001)。

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

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蚂蚁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专门的职责。蚁后产卵,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它们负责建筑并保卫巢穴,照顾蚁后、卵和幼虫,以及搜寻食物。到了一定的时候,雄蚁与新的蚁后会产生出来。它们有翅膀,从巢穴里集群飞出。交配以后,雄蚁即死去,新的蚁后则开始领导起又一个群体的生活。

在群体中,蚁后是最重要的成员。它是唯一能产卵的。这意味着它是这一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工蚁喂养它,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

某些澳大利亚蚂蚁将它们的工蚁作为一种活的储藏罐。当工蚁采集了大量的花蜜,即一种源自花中的甜甜的液体,将它吞进体内、身体变得膨大起来之后,它们就将自身挂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别的蚂蚁需要食用它们体内储藏的那些花蜜为止。

兵蚁正在林地上觅食。为搜寻食物,它们有时会在林地上排成长队。它们总是很饥饿,因此几乎会向任何东西发起进攻,有时甚至是大的哺乳动物。

不同的蚂蚁吃不同的食物。收获蚁吃种子,它们将种子收藏在地窖里;而割叶蚁吃蘑菇,它们将叶片搬运到地下,用来培植蘑菇。有些蚂蚁则贮存一种叫蚜虫的昆虫,它们从蚜虫体内抽取一种含糖的物质作为食物,这同人类从母牛身上挤奶的方式非常相似。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触角就会自主的硬起来,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

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信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窝的蚂蚁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蚂蚁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编辑本段]【蚂蚁的坚持】

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中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得利用太阳发出的偏振光回巢。而亚马逊蚂蚁通过记住视觉参照物来制定航向,而且这一记,就是一辈子,它们存储众多记忆后,再根据所到之处调出相关信息。蚂蚁体内有一套腺体,它们会用不同的化学物质传达20多种意思。

蚂蚁的头部显微照片“发现入侵者,全体蚂蚁提高警惕。422师速去迎战”

“各姐妹注意,各姐妹注意,前方有一条毛毛虫,请速去搬运。再播送一遍,前方有….”

腹部的刮器则是对化学语言的一种补充。刮器乃发声器官,能摩擦发出振动信号,当一对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大街上耀武扬威的时候,从石头里传来一阵振动信号,原来是某蚁被压在石头下面了,霎时,群蚁齐推,某蚁获救。这种信号也可用来向对方讨要食物。

[编辑本段]【蚂蚁的药用知识】

【药名】蚂蚁

【别名】蚁、玄驹、昆蜉、马蚁

【汉语拼音】may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FormicafuscaLinnaeus

2.PolyrhachisvicinaRoger.

【归经】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科属分类】蚁科

【拉丁文名】Formica

【中药化学成分】

1.丝光褐林蚁,全体含多种九碳到十九碳的饱和直链和支链烷烃,十三碳的不饱和烷烃,金合欢醇(farnesene),高金合欢醇(homofarnesene),甲酸(formicacid),多种游离氨基酸,R,S-3,4-二氢-8-羟基-3,5,7-三甲基异香豆精(3,4-dihydro-8-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

2.拟黑多翅蚁,含以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mine),谷氨酸(glutamicacid)和丝氨酸(serine)为主的多种氨基酸;硒,锗等无机元素;维生素(vitamin)B1、B2、E、B12,粗蛋白,脂肪等。另外,还含油酸(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e),亚麻酸(linolenicacid)和亚油酸(linoleicacid)等多种脂肪酸。

3.赤蚁,全体含以十一烷(undecane)为主的饱和及不饱和非偶数碳的烷烃。多种甲酸酯,以十六烷基甲酸酯(hexadecylformate),含量较高,另含3-乙基-4-甲基戊酸甲酯(methyl3-ethyl-4-methylpentanoate),3-异丙基戊酸甲酯(methyl3-isopropylpentanoate),3,4-二氢-8-羟基-3-甲基异香豆精(3,4-dihydro-8-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此外,尚还游离和结合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及蛋白质等成分。

4.黄蚁,含多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十一烷(undecane),十三烷(tridecane),十五烷(pentadecane),1-辛醇(1-octanol),龙脑(borneol),橙花醇(nerol),1-壬醇(1-nonanol),3-癸醇(3-decanol),3-癸酮(3-decanone),3-十二烷酮(3-dodecanone),已酸已酯(hexylhexanoate),已酸辛酯(octylhexanoate)。尚含脂肪酸(fattyacids),卵含糖蛋白,水解后可得D-甘露糖(D-mannose),D-半乳糖(D-galactose),D-葡萄糖(D-glucose),2-乙酰氨基-2-去氧-D-葡萄糖(2-acetamido-2-deoxy-D-glucose)。

另外,不同种蚂蚁普遍含α-皮黄质(α-doradexanthin)。

【主治】肾虚头昏耳鸣;失眠多梦;阳痿遗精;风湿痹痛;中风偏瘫6;手足麻木;红斑性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生态环境】营群体生活,常筑巢于地下。

【采收和储藏】采收时间应在婚飞之前进行。尽量选择阴雨天,在蚁群大部分归巢、数量集中时进行。要连蚂蚁带土背入布袋中带走。然后过筛而取成蚁置于60℃水中迅速处死,晾干。

【资源分布】

1.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

1.丝光褐林蚁,工蚁体长约13mm。全体漆黑,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屈膝状,12节。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胞背析较小。足3对,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成细柄状。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与雄蚁相似,均有翅,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白色,无足,蛹白色。

2.拟黑多翅蚁,体形较丝光褐林蚁小,工蚁体长约6mm,雄蚁体长6-7mm,雌蚁体长7-9mm。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1)丝光褐林蚁,体长13mm左右,黑色,平滑,有光泽。前胸背板基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柄腹有1枚向上的鳞片。质脆,易碎,常有头足缺损,5舔之有酸味。

(2)拟黑多翅蚁,体长4-5mm,黑色,胸部两侧有刺。质脆,易碎,常有头足缺损,舔之有酸味。

【功效分类】补肾益精药;通经活络药;解毒消肿药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2-5g;或入丸剂;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敷。

【出处】《中华本草》

【文化词解】:蚂蚁

[蚂蚁的历史]

想当年,它与恐龙为邻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大约与恐龙同一时代。蚂蚁不但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蚂蚁约有9000种,估计全部种类应有12000-15000种,而我国至少有600种以上。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蚂蚁的文字记录,成书于汉代初期的《尔雅》中就有蚍蜉、蚁、打蚁、飞蚁等字,但这里所指的蚁有的与白蚁相混。据考证,直至南宋罗愿著《尔雅翼》(公元1174年)时,才把蚂蚁和白蚁真正分开叙述。在公元前123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就有蚁生活史的记述。其后《酉阳杂俎》、《太平御览》、《六收故》和《本草纲目》等历代文献,都记述了古人对蚂蚁的观察和认识。

蚂蚁改变历史,霸王死于斯

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饴糖作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自刎乌江6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天意,吓得丧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乃挥剑自杀而死。汉家天下,蚂蚁助成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而张良正是利用蚂蚁嗜甜这一习性,智取刚愎自用的霸王,可谓兵法妙用,棋高一着定江山。

小小蚂蚁帮你著书立说——蚂蚁哲学

《旧约圣经》中这样写道:“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可以得到智慧。”

美国学者吉姆·罗恩曾说: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我认为大家应该学习蚂蚁,因为它们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

第一部:永不放弃,第二部:未雨酬谬,第三部:期待满怀,蚂蚁哲学的最后一部:竭尽全力。这是多么令人叹服的哲学。

蚂蚁竟然吃掉了一支精锐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的著名战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节节败退于蒙哥马利元帅率领的英国军队之时,隆美尔为挽回败局,派出一支德军精锐部队长途跋涉,迂回穿越非洲原始丛林,直插英军后方。然而在预定时间,隆美尔没有收到他的爱将希姆如期发出的无线电波。

事后德国人终于明白了事情真相:他们的部队,毁灭于非洲黑刺大腭蚁。这种蚂蚁大如拇指,通常生活在中北非,每隔两三百年有一次集团性大爆发,数以亿计的蚂蚁聚集成群,浩浩荡荡地朝着一个方向作长途迁徙,疯狂地吞食一切可食之物,只是,有一个疑团他们始终无法破解:这么庞大的蚁群,平时聚集在何处?在什么情况下会突然出现?

编程用蚁

人们在研究蚂蚁活动时发现,蚂蚁个体之间在相互作用下产生了协调一致的行为,尽管这些作用可能很简单,仅仅是一只蚂蚁紧跟另一只蚂蚁留下的路线而已,但是它们合起来却可以解决棘手的问题,例如从通往一个食物源的无数条可能路径中找出最短路径。从一群群居生物中产生出来这样一种集体行动被称为群集智能。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试图运用群集智能完成种种任务。蚂蚁的觅食方式引导人们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从而为繁忙的通讯系统中的网络通讯重选路由,获得最佳的程序。

蚂蚁的群居性

在孤独的环境里,蚂蚁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

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爬行爬山扁平夹住陈旧挺直孤单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5、孤零零()()()

6、黑黑的()()()

7、密密麻麻()()()

8、走来走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左右结构。组词:故事故障故乡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路离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路”左右相等。“读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里。

爬趴

()下()行()着()虫

敌故

()人()意事()无()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金黄的飘落

(2)好朋友能帮助互相才是

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的墙角边,()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静静地()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说话

陈旧新奇

会走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爬行爬山扁平夹住陈旧挺直孤单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5、孤零零()()()

6、黑黑的()()()

7、密密麻麻()()()

8、走来走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左右结构。组词:故事故障故乡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路离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路”左右相等。“读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里。

爬趴

()下()行()着()虫

敌故

()人()意事()无()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金黄的飘落

(2)好朋友能帮助互相才是

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的墙角边,()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静静地()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说话

陈旧新奇

会走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3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蕊,陈”,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能力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目标: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教法学法: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习的热情一定很高。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策略。

教法:这一课,鉴于三年级学生和童话的特点,主要采用阅读法,让学生熟读课文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另外用对话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并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

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篇文章的导入,我打算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面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看到这只可爱的小蚂蚁,你想知道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设计理念:这种以课题导入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2、介绍作者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3、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③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④、提问: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理念:前三问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扫清字词障碍;第四问,让学生总结课文大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①小蚂蚁是如何走进书本的?

②小蚂蚁在书中安家落户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③会走路的字让旧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理念:这三个问题围绕中心,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书由静到动变化的原因,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原因。让童话故事中小蚂蚁和字的形象、语言、情感深深的印入孩子心中,并让他们感受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快乐,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5、课文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只要注意观察,都能变成新的事物、新的乐趣,就像书中的小蚂蚁和“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面貌,看到了一成不变的字组成的句子之外的无边无际的快乐。

6、放飞想象,练笔创作你是否喜欢书本里的小蚂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事情,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关于本次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和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蚂蚁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