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黄花岗烈士陵园(黄花岗烈士陵园简介)

七月网4200

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门票是多少

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门票价格:10元

黄花岗烈士陵园(黄花岗烈士陵园简介)

2、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骨干会员牺牲百余人。

3、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这座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具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这在中国是罕见的。

4、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还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

5、现陵园面积已扩大到16万平方米,园内栽有各种开放黄花的草木和木本植物,例如:黄素馨、黄穗冠、黄芍药、黄菊、黄梅、桂花以及黄花、夹竹桃等。四季黄花不断,象征烈士精神不朽。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后面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坊额镌有章太炎所题篆文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后还立有详细纪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重千钧。两条3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

6、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还建有黄花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是革命纪念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

7、此外,烈士陵园内还有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墓、潘达微墓等。

8、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建设,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维修,使浩气重现,1986年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黄花浩气。

9、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后增至800)组成选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10、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有专人负责。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调度处、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编辑课、出纳课、总务课、调查课,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革命党决心把这次起义组织好。

11、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火,扰乱清军军心。

12、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发生了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广州戒严。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

13、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犯,提议改期。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14、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15、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16、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起义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会党于4月28日响应。届时,顺德会党数百人竖旗响应,夺占乐同团练分局。4月30日,在李准进逼下,会党解散。

17、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18、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

19、黄花岗起义集中了同盟会所有的人力、财力,作了长期的准备,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20、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越华路小东营5号,是一座颇具岭南民居特色的青砖大屋建筑。它座北向南,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在清代这里是一官员的住宅,称"朝议第"。1911年4月,黄兴由香港抵穗,将起义指挥部设在当时距清两广总督署(现省民政厅所在地)最近的小东营这处民宅。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亲率"选锋队"(敢死队)一百多人由此出发攻打两广督署。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揭开了辛亥革命序幕。

21、此幢大屋至建国后成为曾任广东省政府副主席、爱国民主人士李章达先生的产业。1956年李章达之子李诵刚遵照其生父的生前愿望,将房屋献给国家。1958年被辟为纪念馆。

22、196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黄花岗烈士陵园的简单的介绍

1、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等86人(一说100余人)英勇牺牲,其中华侨29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比喻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入门是宽敞的墓道,长200米。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居于墓台当中,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语重千钧。两条3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

2、公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园内300多米长的层级主干道两旁苍松翠柏排列有序。巍峨的正门为高13米的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园内有墓亭、陵墓、纪功坊、记功碑等。记功碑上刻有历史缘由和烈士英名,顶部是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岗陵上安放着七十二烈士之墓,墓后的纪功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墓旁孙中山先生手植树苍劲挺拔。潘达微先生、邓仲元、杨仙逸、冯如、史坚如等革命烈士也安葬于此。园内还有黄花井、黄花亭、默池、四方池、八角亭、黄花园及网球角活动服务区。

3、烈士墓园内除了72烈士之墓外,还有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被孙中山称“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

4、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陵园建设,筑起围墙,加强整治保护。1961年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维修,使浩气重光,1986年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黄花浩气”。

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名单

1、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

2、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炳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

3、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方声洞。

4、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

5、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燊、陈清畴、陈发炎、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铃、李德山、林盛初、程良、宋玉琳、石德宽秦炳、喻培伦、饶国梁。

6、宣统二年,革命党人又发动了广州起义,这年秋天,革命领袖孙中山,召集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等,在庇能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发动新的起义。

7、孙中山说:我们失败了多次,但是已经很有成绩.革命浪潮不是已经席卷全国了吗?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干下去,不怕没有成功的一天。

8、会上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集中同盟会力量,以会员为骨干,广泛发动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巡警、会党和民军参加起义,夺取广东省城,然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各省,烧遍全国。

9、大家都同意这个精神,并制定出具体的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起义的主力,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选派八百名身强力壮的会员做敢死队员,分十路进攻,突然袭击,夺取省城广州.然后,黄兴率领一路军队攻入湖南。

10、赵声率领一路军队攻入江西,谭人凤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几路人马,会师南京,大举北伐,直捣清朝京城北京.会议结束后,大家分头进行准备。

11、1911年初,黄兴与赵声在香港成立了起义“统筹部”,具体领导这次广州起义.不久,省城广州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大约四十处新公馆。

12、这些公馆,常常操办喜事,吹鼓手吹吹打打,礼盒、花轿抬进抬出,好不热闹.其实,这些公馆,都是起义队伍秘密联络与隐藏枪支、弹药的据点.花轿与礼盒里,运送的都是武器弹药.4月23日,黄兴从香港秘密回到广州,决定起义日期,共分十路人马。

13、同时向预定的官署和军事目标进攻,然而,清朝官府好像听到了风声,在城里实行了戒严,预定参加起义的一些广东革命党人被迫解散,情况急剧变化。

14、因此决定起义时间提前到27日傍晚五时半.起义时间即将到来,黄兴在小东营前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发现香港大批的革命党人没有赶到,而广东革命党人已经解散,到来的总共只有一百三十名敢死队员。

15、黄兴只得将十路进攻改为四路.敢死队员们臂缠白布,脚穿黑胶鞋,手持武器,士气高昂.预定时间一到,小螺号吹响,在黄兴的率领下,敢死队员们直扑两广总督衙门.路上,遇到几名清军巡警,想负隅顽抗,都被敢死队员击毙。

16、队伍到达两广总督衙门,没有遇到大的抵抗.黄兴领着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数十人,冲出大堂.但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翻墙逃跑.黄兴没有捉到张鸣岐,一把火烧了总督衙门,带队去攻打清军督练公所.但他们刚到东辕门外,就和清军水师提督李准的军队遭遇。

17、双方激战,枪弹如雨,冲在最前面的林时爽中弹牺牲,林觉民受伤.黄兴右手两根指头被打断,仍然指挥战斗.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敢死队伤亡严重,只得边打边退。

18、后来,队员都被打散,只剩下黄兴一人,他才进入一家洋货店,包扎一下,换下血衣,逃出城去.战斗中。

19、牺牲的革命党人有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一百多人,后来收殓烈士遗骸有七十二具,埋葬在广州市东北郊的黄花岗,历史上将这些死难的革命党人,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岗七十二烈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黄花岗烈士陵园和黄花岗烈士陵园简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