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大年初五俗称破五的一些知识点,和大年初五为什么叫“破五”有何习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大年初五为什么叫“破五”有何习俗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这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有哪些传统习俗
民俗中有很多所谓的禁忌和规矩,比如有的不能倒垃圾,有的不能出远门,有的不能动碾磨,不能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锅,还有的不能动针线活,不能向外倾倒垃圾,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很大差异。能够聚财,如果把垃圾都倒了,就等于把“福气”都倒走了。但是家里垃圾太多了,环境卫生又受不了,所以到了初五,就要把垃圾倒出去,然后再附上美好的寓意,叫做“送穷”。
破五的另外一项重要的节日习俗,就是商铺祭祀财神,然后开始营业,这种习俗尤其在南方盛行。一般来说,春节期间,商铺从大年三十关门后,要歇业数天,一直到正月初五这天,大家才又开始重新开张营业了。当然,有一些保障民生的店铺,比如一些米面粮油的店铺,仍然会照常营业,只是营业时间比较短一些。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这天,是“财神生日”,这个财神也叫五路财神。所谓五路,指的是东西南北中,意思是出门五路,都可以发财。财神本是一个,但后人因为初五的“五”字而附会为五个,东西南北中都有财神,那当然大家都愿意,财神自然是越多越好。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也称五路神,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五路,指东南西北中,意味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点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大富大贵。
正月初五“送穷”,是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神。送穷还有许多别称,诸如“赶五穷”“送穷土”等,民俗认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等到初五,用纸剪一个小人,让其随垃圾一起送到门外,这便是“送穷”。人们从黎明起便开始放鞭炮,打扫卫生。按照习俗,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是不允许搞卫生的,垃圾只能放在屋里拐角处。因此到了破五这一天,家家都会彻底搞一次大扫除。把垃圾扫出大门,堆放在一起,将爆竹放在垃圾堆上点燃,轰隆一声,把一切晦气全部赶跑。
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拆,谓之“拆小人”。这样可以免霉运。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初五这天,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硬币、蜜枣、红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虽然延续至今,有些地方已经不再讲究这些习俗了,但这些传统习俗早已成为我国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月初五,为啥叫“破五”这天要干什么
五月初五又叫破五节,破是打破,突破的意思,五是指一些禁忌也有说法认为五是指五穷或五鬼。破五节其宗旨是在于破除,这一天按照各地的习俗有迎财神,赶五穷,开市等活动。
在旧时,正月初一到初五有很多迷信和禁忌,比如说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破东西等。在过了正月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就随之解除,故称破五。这一天又俗称泼污,从大年除夕夜开始存留的污水与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在正月初五这个时候,很多的地方兴起一种叫赶五穷的风俗,人们起来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头往外放。边放放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他们给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正月初五这一天是个分水岭,汉族民俗破五前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破五是送穷神,迎财神的日子。破除的窘迫,迎来新的美好的生活。在很多地方,除夕夜里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而到了正月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的习俗。
赶五穷这里的五穷也称为五鬼,指的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在韩愈的送穷文中就有相关记载,作为诗词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考和谋划,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老百姓这边就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不能客气,要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淋漓尽致者。
正月初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开始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所以俗称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定可以招财进宝,迎财神在中国民间还有许多其他的办法。而为何这一天称为了财神的生日,主要有两个出处,一种说法是宋朝蔡京富有,另一种说法是则是与王元宝有关,王元宝唐朝开元年人士,其富可敌国,考贩运琉璃发家,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
关于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