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
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
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很多带娃的新宝妈带娃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自己没有见过的现象,那么这些现象又是为什么,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宝宝为什么会呕吐,怎么去处理才是对的、有效的?快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1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
在生活中,还是出现呕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肠炎引起,一般会导致腹痛。而且呕吐频繁和大便不畅等症状,孩子会非常的不舒服。宝宝呕吐的话,家长应该适当的为孩子进行按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缓解,要是一直都没有好转的话,建议家长孩子带着孩子上专业的医院来做全面的治疗吧。
宝宝呕吐需要注意哪些
孩子呕吐之后,体力会受到影响,家长要让孩子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都会让孩子不再继续出现呕吐。在平时的时候多吃蔬菜和水果汁,多喂水都是很好的护理办法。如果孩子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就证明孩子已经有炎症,有炎症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治疗,但是自己不要喂孩子吃药,需要咨询医生。
孩子在生活中由于饮食不当,会经常出现呕吐的现象。当然别的'情况也会使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只要家长细心一些,就会减少孩子有这样的情况一直发生。孩子还比较小,在饮食上面需要让孩子吃的多元化一些,多吃利于消化的食物,可以防止呕吐。
宝宝呕吐怎么办最有效21、喂养或进食不当
喂奶过多,奶的配方不当,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等,都会造成小儿呕吐。
2、消化功能异常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时,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呕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胃炎、肠炎、痢疾、阑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此时多会伴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脑膜炎、头颅内的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能引起呕吐,以呕吐前无恶心并呈喷射性为特点,但往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症状,如头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
5、精神因素
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引发呕吐,再发性呕吐这种病有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中毒
包括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中毒及药物、农药中毒等,几乎都有呕吐症状,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可供鉴别。
7、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呕吐,因为宝宝容易被鼻涕堵塞产生恶心的感觉。
8、过度哭泣或咳嗽
时间过长的哭泣或咳嗽也可能引起宝宝作呕的反应,造成呕吐。
9、其他
内耳的前庭功能失调或美尼尔氏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呕吐比较剧烈,但多伴有眩晕、视物旋转;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转、肥大性幽门梗阻等,此外,肠蛔虫症病儿发生肠梗阻或胆道蛔虫时呕吐也比较严重。
两周内的宝宝呕吐原因
1、呕吐羊水
由于分娩时吞入的羊水刺激胃,生后当天或此日多次呕吐,将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缓解。重者,医生可以给予洗胃,一般很快会好的。
2、胃扭转
需要通过X线检查作出诊断。
3、食管闭锁或狭窄
生后开始,每于喂水或奶后即呕吐,奶汁未经消化,并含有食管粘液。
4、肠道闭锁
回肠闭锁比较多见,生后24小时出现肠梗阻的体征、频繁的呕吐、呕吐物可以带有胆汁,并且伴有上腹部胀满,出现胃、肠型,见不到正常的胎便。
5、肛门或直肠闭锁
出生后无胎便,24~36小时后出现呕吐和腹胀,呕吐物可以混有胎便,腹胀严重不能缓解,应仔细检查肛门和直肠。
6、胎便性肠梗阻
由于先天性胰腺纤维囊变性变,胰腺泡减少,胰腺分泌减少,胎便粘稠,阻塞肠道,多在生后即开始呕吐和腹胀,如果诊治及时可以有所缓解。
7、胃或肠旋转不良
于生后一周内或各年龄组发病,经常呕吐是常见的症状。
8、巨结肠症
起病较早较重者,生后一周以内,由于无大便,出现乙状结肠型或腹胀和呕吐。
9、脑部产伤
新生儿颅内出血、硬脑膜下血肿,窒息综合征等,在此情况下,呕吐在生后不久发生,且多为喷射性的,常伴有突然的尖叫声哭叫(脑性哭叫),青紫、惊厥、昏迷等症状。
宝宝呕吐怎么办
1、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3、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4、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5、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6、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婴儿呕吐怎么办
导读:婴儿呕吐怎么办呢?小宝贝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差,需要细心呵护,下面我为你介绍婴儿呕吐怎么办。
婴儿呕吐怎么办原因1:消化不良。喂养不当会引发婴儿呕吐。例如饿了没有及时喂奶,宝宝就会使劲大哭,在哭的过程中吸了太多空气,吃奶后容易发生呕吐。
原因2:口腔及咽喉问题。如果婴儿患鹅口疮,觉得难受,吃了奶会吐出来,此时看宝宝的嘴巴,会发现里面长有白白的东西。
原因3:消化道畸形。如果婴儿的呕吐物中没有奶块,可考虑为食道梗阻;如其中含有酸臭味道的奶块,则可能是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如吐出的是黄绿色东西,可能梗阻部位在小肠。出现小儿畸形,要及时做手术矫正。
小常识:如何区分婴儿呕吐和溢奶
婴儿呕吐是婴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从门诊来看,30%~40%的婴儿就诊时都有呕吐症状。这种看上去微小且常见的疾病,往往被家长忽视,殊不知,频繁的呕吐除了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外,还可能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症状,严重危害婴儿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将新生儿呕吐和溢奶混淆起来,以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延误病情。只要多留心,就能发现两者的不同。溢奶多数是从婴儿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详,无明显异常表现;而呕吐则带着痛苦的.表情,呕吐物经常从胃中冲出来。在呕吐前也往往可以见到婴儿烦躁不安。
呕吐是怎么发生的呢
原来我们的胃像一个口袋,上接食道,下通肠道。成年人的胃由于身体直立而呈鱼钩状,但新生儿的胃呈横位,像个倒放的口袋,如果身体不适,就常常导致胃里的食物及胃液从口鼻涌出。
当宝宝有呕吐时,居家、饮食方面应如何照护
1、维持呼吸道的畅通
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父母需立即清除鼻腔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若呕吐发生在宝宝直立或卧床时,可以先让宝宝身体向前倾或维持侧卧的姿势,让呕吐物易于流出,不至于让宝宝吸入呕吐物,以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保持口腔的清洁
呕吐之后,会有一些胃酸、消化,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中,难闻的味道,会使宝宝更加的不舒服。所以较小的宝宝,父母可以以湿纱布沾开水清洁口腔;而较大的宝宝,可以以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3、短暂禁食,然后清淡饮食
往往父母因看到小孩呕吐,慌了手脚,觉得小孩可怜,所以当呕吐完毕后,又急着喂他吃东西,结果又引起第二波的呕吐(可能吐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其实,对于呕吐最好的处理是暂时先禁食四至六小时,包括开水、牛奶都不准喝,等待呕吐反应过去。在这段期间内,若宝宝吵着要喝水,可以以棉花棒沾水润湿口腔,大宝宝则可以给予棒棒糖。
当症状改善,宝宝较舒服时,再给予多次少量电解质液(可以运动饮料代替,但若同时合并腹泻时,应将运动饮料稀释再喝),若无明显恶心、呕吐、腹胀情形,可再给予清淡食物(如稀饭、干饭、白土司、馒头),但应避免奶制品、油腻饮食(这类食物会引起胃胀或恶心感)二至三天。
4、呕吐后如何补吃药
有些止吐药的使用需要在进食前三十分钟给予。生病时有些药物如咳嗽药、流鼻水药是可吃可不吃的,有些药物如抗生素,则必须按照医师指示服用,若于服用药物后三十分钟内大量呕吐,则需要再给予一次剂量;三十分钟至一小时内呕吐,可再补充半次剂量;若于服用药物二小时之后才发生呕吐,因大部分药物已蠕动进入小肠,不会再被吐出来,所以不需要在补充药物。
尽快找医师诊治
呕吐只是一种症状,它可能是众多疾病的许多表症之一,虽然呕吐发生的原因,百分之八十来自于胃肠问题,但宝宝若发生持续性的呕吐,除了适时补充电解质、水分及注意宝宝有无出现脱水症状外(呼吸心跳加快、欲哭无泪,前囱门或眼眶凹陷、乏尿、活力变差),应尽快送医诊治,找出原因。而就医后,不论在任何时期,若呕吐物成黄绿色或咖啡色,肚子越痛越厉害或合并严重腹泻,吃药没改善时,就应提早回诊做检查或住院。
宝宝呕吐该怎么办
一、宝宝呕吐原因
1、喂食不当引发的呕吐
喂食不当引起的呕吐多发于新生宝宝。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宝宝出现呕吐症状,很可能由于不是很严重的喂食问题造成,例如喂食过量、不消化,或对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蛋白质过敏。要判断宝宝是呕吐还是吐奶(宝宝吐奶也是常发生的情况),你只要记住宝宝吐奶时,只会有几勺量的奶顺着宝宝的下巴流出来,而呕吐时吐出来的液体要多得多。同时,宝宝也可能会被自己的呕吐吓住,很可能会哭起来。
2、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呕吐
宝宝精神状况很好,也没有其他的病症表现,但是吃过东西后会马上呕吐,或没有原因地发生呕吐,那么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如果宝宝的食管和胃之间的肌肉没有正常发挥作用,使胃里的食物向上反涌到咽喉处,就造成胃食管反流。虽然宝宝不会表达,但是他也可能会感到腹部难受,或咽喉和胸部有烧灼感或不适感。这个问题很可能到宝宝周岁时,就会自动消失,因为那时候宝宝胃食管部位的肌肉已经发育得更强壮有力了。
3、胃肠病菌
宝宝到几个月大的`时候,胃肠病菌就是最有可能引起宝宝呕吐的原因了,尤其如果宝宝白天去托婴机构,或周围有的大孩子把新的病菌带到你家时,那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坚持让家里所有人在上厕所后,或给宝宝换尿布之后,把手彻底洗干净,以防止病菌的扩散传播。同时,也要尽量保证宝宝双手的清洁卫生。宝宝感染胃肠病菌后,除了呕吐以外,还可能会出现腹泻、食欲下降和发烧等症状。
4、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呕吐,因为宝宝容易被鼻涕堵塞产生恶心的感觉。
解决办法:你应该用吸鼻器清除宝宝的鼻涕,尽量不要在宝宝鼻腔里积存黏液。你还可以问问医生是不是能够用治疗鼻塞的药物来减少宝宝分泌的鼻涕。
5、过度哭泣或咳嗽
时间过长的哭泣或咳嗽也可能引起宝宝作呕的反应,造成呕吐。
6、误食有毒物质
宝宝也可能因为吞下了某些药物、有毒的植物、草药或化学物质等而呕吐。
7、感染或重病
偶尔的呕吐可能说明宝宝的呼吸系统、尿路或者耳部发生了感染。在极少数情况下,呕吐甚至预示着肺炎、脑膜炎或瑞氏综合征。如果宝宝看起来病得很重,或出现了其他症状,那么宝宝的呕吐就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征兆。
二、中医教你用按摩治疗宝宝呕吐
按摩手法一
准备:宝宝采取仰卧位。
具体手势: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接着,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接下来宝宝转为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
例如宝宝患有感冒,可适当追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推揉太阳穴50次。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宝宝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捏脊5~7遍。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可适当追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手法二
准备:宝宝采取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具体手势: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不同类型类型的不适可参照下面的内容增加部分穴位的按摩。
宝宝伤食,可适当追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宝宝脾虚,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湿热体质者,可适当追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