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是怎么回事)

七月网2270

于丹一代“牛人”,为何被北大学子哄下讲台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于丹至2006年推出了在百家讲坛讲论语讲庄子的节目,深受大众喜爱,可以说红透了半边天。一度跻身为全国作家榜前列,靠卖自己的书赚得盆满钵满。那为什么他跑到北大百年讲坛,却被北大学子轰下来是怎么一回事?

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是怎么回事)

第一,她上场的时间不对。北大百年讲堂,这次举办的是百年戏剧经典唱段演出,出现了很多年过古稀的戏剧专家,表演了几十段经典的唱剧下来,已经过了三个多小时。下面的北大学子已经很不耐烦了,这个时候你于丹跟戏剧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要上来再发表演讲,这让北大的学子深恶痛绝。此情此景,北大学子认为此时应该发表演讲的是年过古稀的戏剧专家,而不是靠演讲而出名的于丹。

第二,于丹出现的地点不对。于丹是靠在百家讲坛给普通没有国学基础知识的大众传授孔子和庄子而爆得大名的,她的主要听众是一些没有基础知识或基础国学知识很不扎实的听众。而北大学子确是对这些基本的国学经典如数家珍,他们本来对于丹那一套充满华丽辞藻,没有深度,没有独特见解的东西本来就很不很排斥,北大向来是崇尚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

第三,她的讲话内容也不对。各路戏曲名家在借最后的时间说说他们幕后的故事,这是厦门北大学子所乐于接受的,但是此时冒出一个于丹,要代表北大学子发表观后感,用他那充满于是语气的,居高临下的话语来发表演讲,这是北大学子所不答应的,北大学者认为于丹是代表不了他们的,他们很讨厌于丹的那种说教式的话语体系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心声,此时最能代表他们的心声的是通过平和的平等的交流,来表达他们的心声。

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是怎么回事

提到于丹当代人几乎都曾听说过她,但在当年于丹在人们心中代表着国学,曾经有不少的热爱文学的女孩子,都把“成为于丹那样的人”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她对于《论语》的解读更是让许多人都为之痴迷,她在信息传递还不方便的时代,成为人们口中广为流传的“国学大师”。

这样的于丹好像永远不会倒下,因为她在中国文学的代表,她对外宣传的也是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正在人们以为她注定成为受人敬仰的历史人物时,却被拉下神坛。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吧,于丹曾经那么荣耀,那么受人敬仰,却被听众当众轰下了讲台。于丹从国学大师到万人唾弃,被北大学生轰下台的于丹,究竟怎么了?

于丹的家庭是文化程度颇高的家庭,她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学习也对国学文化有自己的理解。2006年,于丹因为对《论语》的见解被人们熟知,后一年她又带着《庄子》侃侃而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她并且喜欢她,她对于国学的理解是常人没有的深度,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于丹总能把拗口的国学用自己的轻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们能轻松地了解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也让不少外国友人也爱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于丹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是她让许多以前并不喜欢文学的人爱上了这门艺术。

于丹就好像我们口中的“开挂人生”,一路走来没有磕磕绊绊,在这里没有否认她自身的努力和实力,但是相比较于其他辛勤付出的人她真的是太顺利了。这一阶段的于丹无疑是大出风头的一段时间,她频频登上各种的电视杂志,新闻媒体,她本人也十分喜欢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人们也是崇拜她崇拜她的文化,更加沉迷于她对国学的奇思妙想。

各种方面的吹捧,她自己虚荣心的满足,都让她更加沉迷于这种商业式的生活,于丹开始为了赚钱而讲座,为了生活而大谈文化。她非常善于在台上大讲特讲所谓的人生大道理,也会高谈阔论所谓的道德文化,但是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十足的爱耍大牌的人,出去工作必须要最好的酒店最好的待遇,而且动不动就把自己标榜成高高在上的样子,多次当众对他人不尊重,这都导致她的支持者们慢慢的认清她。

慢慢的,大家的风向都开始慢慢变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于丹,质疑她的为人是否和她自己对大众讲的那些道理一样,反对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甚至连她在电视上最高光的文学讲座,都开始被人们议论并没有含金量。到后面更是有知名人士公开谈论她的言论没营养,也质疑她的学识是不是能担当得起她现在的盛名。

人们开始醒悟,其实所谓的于丹的奇思妙想都是在照本宣科,只是把别人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讲了一遍,就像在说华丽的废话,一开始听觉得无比美妙,但是深入了解后就会觉得不堪一击。

在大家已经对她不买账的时候,于丹没有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是依旧狂妄自大,还是留恋于在各种场合讲她的大道理,于是在一次讲座中,她被北大学子硬生生轰下了台,但是这也没有让她有反省之意,依旧认为自己是无比正确的,还继续发着自己所谓大道理的文章,继续说着自己的成功是理所当然,所以她一步步又让自己走下神坛,成为不受敬仰的人。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不可以因为有了一点进步一点成就就变得不可一世,这个世界上始终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时刻牢记谦虚谨慎才能真的做到成功。

从国学大师到万人唾弃,遭北大学生轰下台的于丹,背后真相如何

曾经,还未从新一代国学浪潮之巅跌落,从国学大师到万人唾弃,遭北大学生轰下台的于丹,背后真相如何?

在各个领域,能够被称作“大师”的人一定有着卓尔不群的能力。于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本身就是国学界的大师,她从小就接触着国学经典,深受家庭的影响。她在《论语》对精辟解读获得了父亲的关注,于是重点培养起她在国学上的兴趣,于丹后来能够在国学上获得颇高的造诣与其父亲的悉心培育是息息相关的。

顺理成章,拥有超越同龄人造诣的于丹成功入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正式进入了国学的行列深入研究,知道她毕业之后也从未停止对于国学的追求。这样潜心国学使得她在国学界开始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年仅三十岁便成为了北京大学的讲师。

就业后的于丹开始活跃在一线的影视传媒里,著名的国学经典讲解节目《百家讲坛》就曾邀请她作为嘉宾,为观众解读《论语》和《庄子》等经典学说。《百家讲坛》这档节目虽说是对经典学说进行解读,但是一点都不枯燥,观众数量还是十分可观的。

参加这档节目的于丹也用这种方式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一时之间,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叫做于丹的国学讲师。趁热打铁,紧接着《百家讲坛》的热度,于丹又出现在了《文化访谈录》节目中。由于反响不错,于丹在2007年又来到《百家讲坛》中继续讲解《论语》。在一年的时间里,于丹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努力经营,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国学大师。

除了一线媒体,于丹还会在许多公开交流的场合针对传统文化进行自己的思想解说,公益事业也不曾落下,甚至还凭借写作荣获“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第二名。这些事情普通人只做到其中一个就很不容易了,她却能够多者兼得,不难想象这其中肯定是放弃了一些东西的。

2012年,于丹的思想开始遭到学术界的质疑,甚至在同年11月18日那天,被北大的学子们轰下了讲台,一时之间名声扫地。

她在国学上成就是凭借自己多年的刻苦钻研得来的,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之前的国学大师到遭人唾弃,其实跟她的一些作为有很大关系。

首先,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很少有人能够在获得名利之后还能坚守初心,这位年少成名的国学大师也不例外。原本于丹专注于学术研究,但是她名利双收后便更多地将心思花在了这些东西上,外界人士看出来之后发出评论说,“于丹将谋生放在了首位,她也成为了被市场经济所耽搁的知识分子”。初心已改,不得始终。

其次,不再用心研读的于丹已经失去了国学解读的新意。因为之前写作的成功,于丹随后也出了几本书,粗略一看是有些道理,但是仔细推敲之后不难发现,这些书都有之前思想的影子,没有了初看时的惊艳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她之后推出书籍不过是想沽名钓誉罢了。

还有一点就是,朴实无华的学者成为了虚荣心的傀儡。经常出现在镜头前的于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形象问题,原本朴实无华的她开始过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当这一点凌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时,就有点不知轻重了。国学界对于这种表演一般的“大师”表现出了不屑,北大学子甚至直接将其轰下讲台,最终于丹苦心经营的大师形象轰然倒塌。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于丹没有经历住考验,我们普通人何尝不是如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到底,不忘初心得到始终的人才会成为永远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