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十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十月5日是什么节日

七月网2080

十月十五日是什么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编辑本段]下元节的习俗①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②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④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⑥“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十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十月5日是什么节日

十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

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多,有一些流传了上千年,而有一些则正在消亡。三元节,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正月十五、七月十五这两个日子,大家都记得很清楚,唯独农历的十月十五,却鲜有人提及。上元节、中元节、还有一个下元节,统称为“三元节”,下元节的时间正好就是十月十五。

下元节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

下元节三不吃

不吃鱼肉,都禁止屠钓了,想必鱼肉在这一天是万不能碰的,再加上农历的十月十五,其实也叫斋日,是不能吃荤食的。不吃猪牛羊肉,像这种也都属于荤食的范畴,同时那时候很多都是狩猎,什么野鸡、野兔这些也都是不能去吃的,所以到了农历十月十五,要记住猪、牛、羊、肉也是不能吃的。不吃祭品,因为下元节也是一个祭祀的节日,这一天会有很多祭祀用的食物,也是不能吃的,如果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还会替自己招来厄运。

十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十月初五是达摩祖师圣诞。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八代佛祖,将禅学带入中土第一人,是中土禅宗的初祖。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土,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与高深武艺。他行医济世,遍施爱心,在下层百姓中广结善缘。其经历充满传奇性、戏剧性。

每逢祖师圣诞,僧俗信众皆焚香明烛,虔诚拜祭。在中国寺院中,尤其是唐代以后的禅宗寺院,一般都设有祖师殿。祖师殿供有三位祖师,一是达摩,居中;二是百丈怀海,居左;三是本寺的开山祖师,居右。祭祀仪式在祖师殿举行。达摩的诞辰是十月初五,故在十月初四,知客便挂出告示牌:“明日恭逢达摩老祖圣诞良辰,是晚、明早课毕,闻钟声,齐诣祖师殿礼祖,午前上供。”

这是一年中祖师殿殿主最忙的一天。他要率领手下僧人尽快在祖师殿中间设起祭筵,供奉香炉、水瓶、香案,上间摆放禅椅、拂子、椸架、法衣,下间设椅子、经案、香、烛经卷,等等。

祭祖礼仪比较简单,无非烧香、跪拜、供茶、诵经等,但却要反复地、一次次地进行。当日晚课之后,钟头便撞响大钟三声,众僧集于祖师殿,首先由住持上香、行礼、供茶,接着众僧向祖师行三跪拜礼,并跟着维那念诵、作回向,第一遍祭祖就算结束了。暮钟鸣响之后,众僧齐集祖师殿诵经做法事,全寺僧众及仆役到达摩像前参拜,这是第二遍祭祖。第三遍祭祖是在十月初五早课后,钟头再次撞响大钟三声,众僧再到祖师殿,仍是先由住持上香、上汤、上粥、上茶,维那则唱三遍“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众僧齐和三遍;再一次唱诵《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接着诵《变食咒》十四遍,《甘露咒》、《普供咒》各三遍。最后由维那将达摩祖师创立本宗的丰功伟绩叙说一番,全寺僧众向祖师三拜,祭祖仪式即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