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有怎样的历史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鲁番王朝鼎盛的时期,而且据说当时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供奉一尊,多吉佛像,之后寺院也经历了扩建,但在历史上也遭受过两次灾难,一次是在公元7世纪后期,由于贵族大臣发起了第1次进服运动,还有一次是公元9世纪中期发起了第2次禁佛运动,导致大昭寺沦为屠宰场。
拉萨古城之北的小昭寺,跟佛教圣地大昭寺有什么关系吗
小昭寺(RamoqêGönba),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昭寺的建立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有着密切的关系。641年,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离长安进藏时,向唐太宗“请以释迦像与宝仓库为奁嫁”,唐帝许之,“造舆置觉阿释迦像于其上,使力士甲拉伽于鲁伽二人挽之”。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行至在小昭寺位置时,木车陷入沙地中。
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告竣,同时开光;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后以此为基建小昭寺。该寺坐西朝东,据说是文成公主悲思家乡而设计的。文成公主为建小昭寺从内地召来精巧工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
后来两尊佛像对换供奉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吐蕃时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迎请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为后,分别建立大、小昭寺,大昭寺供奉墀尊公主带入吐蕃的米居多杰,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
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觉阿佛,即释赞干布之孙芒松赞(公元650~676年在位)时期,传说唐朝将派兵入吐蕃抢走觉阿佛像,于是在652年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门,画以妙音佛以作伪装。
公元712年金城公主(唐中宗养女,实为唐宗室雍王守礼之女)联姻吐蕃,才把这尊佛像迎出供于大昭寺觉康,并将原供于大昭寺的米居多杰佛至小昭寺供奉。明、清两朝皇帝亦对该寺十分重视,请乾隆帝曾御赐“耆闍真镜”的匾额。
关于西藏大昭寺的传说,不得不说的故事
西藏的大昭寺是一座佛教的寺院,它是以前的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一直以来拉萨都被称为是圣地,那么就是与寺院里的佛像有关,从最早的惹萨流传到至今的拉萨,那么关于大昭寺有着这些不得不说的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传说一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传说二
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传说三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
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结束语】大昭寺流传至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也不管你信奉哪个教会。但毕竟任何一个教会都是希望每个人能够平平安安,出发点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