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经常去寺庙 为什么不要去寺庙周围溜达
要经常去寺庙。寺院中有佛、法、僧,是为三宝。之所以称为宝,因为他们的出现极稀有珍贵,且对世人有极大利益;一旦追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甚至死亡也夺不走,生生世世受用无尽,绝非世间诸宝所能比。
佛宝,是已经修行至福慧圆满的人,他把自己修行成佛的方法说出来,即是法宝;僧宝,是指追随佛陀的脚步,依据佛法修行,并帮助众生修行佛法的人。
为何说年轻人不要经常去寺庙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话说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啊不能总是去寺庙啊,这样的话我也听说了不少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啊,这背后还是有很多故事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经常性的去施庙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说出年轻人不要经常去寺庙这个说法的人其实应该还是有很大的苦衷的,也许是一位智者说的,我们不妨来分析,年轻人其实都是血气方刚的,外来充满了希望,寺庙这个地方让人很平静,年轻人来了就没有那种冲劲了,所以不太好;
还有一种说法是年轻人对寺庙的很多规矩都不懂,经常去寺庙,也会经常的破坏规矩,所以这个就很尴尬了,所以还是少去好。
其实说年轻人不要经常去寺庙这话也完全可以忽略,年轻人是可以去的,完全没有问题的,佛祖很大度的,破坏规矩什么的也都没什么关系的。
拜佛的好处
身体是个机器,机器一定要活动,不活动就生锈了,坏了。这就说是运动很重要,心要定,身体要动。拜佛就是最好的方法,拜佛的时候心是定的、静的,身体是动的。出家人每天能保持三百拜,运动量就够了。拜的时候平拜,不要拜垫,有拜垫收不到效果,一定要平拜。当然你能够拜得愈多愈好,消除我慢,把恭敬心给拜出来,对一切众生都恭敬。这个观念很重要,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还不够,要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蚊虫蚂蚁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看到合掌,阿弥陀佛。我们要有这个心,心转变境界,就把这个世界转成极乐世界了。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是以一句佛号对待它。阿弥陀佛在不在?在。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阿弥陀佛是法身,是我们自己的法身,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灵性,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意念,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体、是我们的自性,这个不能不知道。你念这一声阿弥陀佛,它真相应,与什么相应?就与阿弥陀佛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就是与遍法界虚空界相应,与整体相应。
经常去寺庙为什么不好
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该做的事情,如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好好学习;年轻人不要经常去寺庙是因为年轻人要在该奋斗的年龄去奋斗,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经常去寺庙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时间。
不仅是年轻人,谁去都不好,眼下现在的寺庙严然成了那些和尚敛财的场所,到处要钱,养尊处优,不劳而获。
扩展资料:
寺庙来由
佛法来中国后才有寺院。因为佛法是方便多门、不拘形式,在印度佛陀在世时并没有,只要有大的场所即可,能容纳佛的经常随众,经上讲1250人,实际上是1255人,连佛是1256人。佛法传到中国就有了寺。
佛法是汉朝时传到中国来的。当时的“寺”是办公机关,直属于皇帝下面一级单位的办事机构;属于宰相下的一级单位称为部,宰相下面有6部,部的长官、首长叫尚书,次长称侍郎;属于皇帝下面办事机构的首长叫卿。
皇帝下面办事的一级单位有9个,共9个寺,长官称为卿,所以“寺”不是庙,它是一个办事机构。佛教到中国是由皇帝来接待它,那时外交归皇帝管,不在宰相底下,宰相管内务。
专门办外交的是一个寺,名叫鸿胪寺,专门招待国外贵宾的,就像如今的外交部,该寺的卿就是外交部的部长,就是首长。
当时鸿胪寺接待印度佛教的使者时,觉得佛法挺好,谈得很投机,就想把使者留下,但又不能常住鸿胪寺,于是在9个寺之外增设一个寺,即佛寺。第一批出家人就长远留在中国,不让他们回去,该寺即白马寺。那时首都在洛阳,该寺管佛陀教育,他们的工作是翻译经典、讲解佛经、指导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