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节度使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七月网5170

其实节度使是什么官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节度使是什么官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节度使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军区书记、司令。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举例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制度形成

从高宗、武后以来,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玄宗时期曾采用很多种办法试图解决。一是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

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这和当时的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在这以前,唐在厉兵秣马击败了东突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唐初先后击破了东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

此后,又打败西突厥,灭高昌国,于其地设立州县治理,奠定了唐朝辽阔的疆域。但进攻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显庆年间又平西突厥贺鲁,设立二都护府统其地。又在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县一百一十。

扩展资料:

沿革

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多省并罢,惟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

每遇战事发生,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范阳〈今日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封郡王。朝廷任命节度使,要授予其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肃宗以后,天下糜乱,不得不仿照汉末州牧统管军民政务之制,令节度使兼管内观察使及驻州刺史,于是其权限逐渐扩大,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

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军阀。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命官、征税,皆得独立,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承认其地位,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不过,后来郭威、赵匡胤只是兼任节度使的禁军领袖,和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等镇守地方的节度使不同。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各地节度使采用了赏钱但无军权的办法,给予功臣银钱田地,要求他们解除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石守信对禁军的控制。

并派遣文臣担任知州事,限制了节度使节制郡县的权力;又以转运使接管了节度使的财政权利;将地方上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凡此种种,节度使徒坐空城而已。原来建制为藩镇的州被称为节度州,知州兼任节度使。如宋真宗时的河西节度使、知许州石普。既是知州,又是本州节度使、观察使。

之后,节度使成为武将的最高阶官和宗室、文臣勋旧以及宰执的加官,侍以降麻、赐旌节、铸三印〈节度使印、管内观察使印、节度州印〉。

辽、金都仿唐制置节度使,往往有名无实,地位也远不如宋朝的使相高。元朝废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节度使

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举例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历史沿革:

从高宗、武后以来,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玄宗时期曾采用很多种办法试图解决。

一是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

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籍;

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

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这和当时的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在这以前,唐在厉兵秣马击败了东突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唐初先后击破了东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

此后,又打败西突厥,灭高昌国,于其地设立州县治理,奠定了唐朝辽阔的疆域。但进攻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显庆年间又平西突厥贺鲁,设立二都护府统其地。又在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县一百一十。

北宋的节度使是个什么官

大体上说,节度使这个官位,唐朝时是个土皇帝,宋朝时是个荣誉称号。

岳飞三十二岁那年,挥师北伐,连破金和伪齐联军,因功晋升清远军节度使,成为两宋最年轻的节度使。

第二年,岳飞第三次觐见宋高宗赵构,再次晋升崇信、镇宁军两镇节度使。

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官位呢?大约相当于军区总长官加政府一把手。

唐睿宗李旦封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朝曾经四面受敌,东北有契丹、奚,北有突厥,西有吐蕃,南有南诏。唐朝设置节度使本来是为了防范外族入侵。

唐玄宗李隆基在北方设置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北庭伊西、安西四镇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南方的剑南、岭南共为十镇。

节度使权力极大,集军、民、财三权于一身,又经常以一人兼任两至三镇节度使,最多者达四镇,权力之大,古所未有。安禄山就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于是唐朝开始外重内轻,到天宝末年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五代时,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峰值,皇帝的废立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皇帝清一色都是节度使。

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以金钱换军权,解除了节度使石守信对禁军的控制权。其余节度使也进行了类似的处理。

之后,节度使在宋朝一般作为荣誉职位,称为“??军节度使”,待遇可是极高。

南宋时,有加至三镇节度使的,如宁国、保静、宁武军节度使刘光世,镇洮、奉宁、崇信军节度使张俊,镇南、宁国、武安军节度使韩世忠。这三个都获封三镇节度使,而岳飞只获封两镇节度使。四人合称中兴四大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节度使是什么官和唐朝的节度使是什么职位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