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珠穆朗玛峰佛(珠穆朗玛峰佛教)

七月网3470

其实珠穆朗玛峰佛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珠穆朗玛峰佛教,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珠穆朗玛峰佛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珠穆朗玛峰佛(珠穆朗玛峰佛教)

西藏佛教都有哪些佛

藏语“桑结巴窝顿洞”,佛教神话传说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有六佛,加上释迦如来则共为七佛:即毗婆

佛(胜观佛)、尸弃佛(宝髻佛)、毗舍浮佛(一切胜佛)、拘留孙佛(灭累佛)、拘那舍牟尼佛(金寂佛)、

迦叶佛(燃灯佛或饮光佛)和释迦牟尼佛(能仁)。其中拘留孙佛又称贤劫第一佛,拘那舍牟尼佛又称贤劫

第二佛,迦叶佛又称贤劫第三佛,释迦佛又称贤劫第四佛。

五种姓佛

藏语称“该哇惹阿”或“德银协巴惹阿”,称五部佛或五方如来,常作为佛教密宗本尊佛,即中央毗卢

佛(大日如来)、东方不动佛(不动如来)、南方宝生佛(宝生如来)、西方无量光佛(无量光如来或阿弥

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藏传佛教密宗进行灌顶时所戴五佛冠上的佛像即指此五佛。

六种姓佛

简称“六佛”,指五种姓佛以外再加金刚持佛而言。参见“五种姓佛”。

多杰羌

意为“金刚持佛”,为释迦牟尼鹪谏�烤固熳�艹朔�质背坪牛�嗉次�湾确鹪谘萁裁芊ㄊ彼�稚硐?

,故为密宗之秘密主。其形象为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表示金刚部菩萨摧毁敌魔

之坚毅智力。

八大菩萨

随侍如来的八大随佛子。指文殊菩萨(江白央)、金刚手菩萨(恰那多吉)、观世音菩萨(坚热叟)、地

藏王菩萨(塞宁保)、除盖障菩萨(知巴南木赛)、虚空藏菩萨(南喀宁保)、弥勒菩萨(强巴)、普贤菩萨

(贡都桑布)。其中文殊为智慧第一,观音为慈悲第一,普贤为大行第一,地藏为大愿第一。金刚手汉语

中又称大势至菩萨。

冈金贡保

藏语意为“雪域怙主”,指观音菩萨。藏传佛教以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最能救渡苦难,普渡众生,

故以之作为西藏的救世怙主。同时许多神话传说都和观音菩萨联在一起,如说西藏的族源是由观音菩萨

点化一个神猴和岩洞魔女结合而来;著名的藏王松赞干布和嘉瓦仁波切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等。值得注

意的一点是藏传佛教在塑造观音像时都是男身。

三怙主

又称密宗事部三怙主,指佛部文殊、金刚部金刚手和莲花部观世音,此三尊为藏传佛教各派所共同信奉

四臂观音

大悲观音化身像之一。一般造型为一面四臂,第一双手在胸前合掌,右下手持水晶念珠,左下手持八瓣

莲花。在作为密宗本尊时的形象为:有四头,为蓝、红、白、灰四色;有四臂,身为蓝色,脚踏仰卧男

身像。

十一面观音

大悲观音化身像之一。一般造型为前方三面为静相,右方三面为半静半猛相,左方三面为猛相,后一面

为笑相,顶上有无量光佛(阿弥陀)相,共为十一个头面。

文殊怙主

藏语称“绛贡”,为藏族佛教徒称赞自己所崇拜的对象(如某法王或上师活佛)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时所用

尊称。还可进一步称作“绛贡喇嘛”(文殊怙主上师)或绛贡却吉杰保(文殊怙主法王)。

怙主

藏语称“贡保”,含义有二:一为保护者,佛书译作怙主,如众生怙主、怙主观世音;二为一类护法神

,如六臂护法、四臂护法。藏传佛教密宗中还有五种护法神,藏语叫“贡保柔阿”,即身怙主(古依贡

保)、语怙主(桑格贡保)、意怙主(吐及贡保)、德怙主(云丹贡保)、业怙主(成烈及贡保)。藏传佛教各

寺院皆有依怙殿,名叫贡康,内供本寺怙主和护法神像。

文殊菩萨

佛教八大菩萨之一,为藏传佛教主要信奉对象之一,也为密宗三怙主之一,被视为智慧之神。在藏文重

要译著之中(《甘珠尔》除外),开首都有“顶礼文殊妙音”一句,以示崇敬。文殊在藏语中称为“江白

样”,意为“妙音”或“妙吉祥”。据传文殊的“体相集诸佛菩萨之色,表相现十地菩萨之形,言辞无

粗恶之过,语言有美德之妙,具此自性,故称妙音”。塑像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坐

骑青狮,表示智慧威猛。又有黑、白、红黄之别,呈白色身形者为白文殊,呈黑色身形者为黑文殊,呈

红黄色者称为五字文殊。另外呈威猛形象者叫忿怒文殊。

五字文殊

为红黄身色的文殊菩萨,以“啊、喏、吧、扎、呐”五字为其心咒。

红、黑二护法神

红色护法神即乃琼寺护法神,这是格鲁派(黄教)特有的护法神。该神有多种名称,如:乃琼响寺大法王

、颇拉那木帖嘎布、白哈尔王、多吉昌丹等。解放板前格鲁派握有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所以原西藏地

方政府遇到大事难以决断时,都要请求该护法神给予预示。此护法神供于拉萨市西郊的乃琼寺内,所以

平时被称为“乃琼护法”。原西藏地方政府举行重大仪式时,由骑士举着一个红色牛毛法幢,作为该神

的依止物,故亦被称为红色护法神。

黑色护法神,即吉祥天母,藏传佛教各个派别都以其为护法神。因法力高深,且有威猛、慈善多种形相

,所以也有多种称呼,例如:玛吉.三界胜母、玛吉.欲界主母、百名母、千名母等。原西藏地方政府

主要奉其威猛相的吉祥退胜母为护法神。吉祥天母像及其所依止的牛毛法幢皆为兰黑色,故被称为黑色

护法神。以上二护法神的依止牛毛法幢现放置于布达拉宫的立体坛城殿内。

色拉寺的马头明王像

该像位于色拉寺切扎仓内,是一怀拥明妃的双身像。该像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及门弟子贡钦洛

追仁钦僧格于公元15世纪塑造,色拉寺僧众将其称为“本尊白玛旺”。此外,根据马头明王像的不同颜

色和所执法器,还被称为“莲花黑鲁伽”、“铁鬃马头明王”、“金刚药叉身”、“白莲马头明王”等

。色拉寺切扎仓内的马头明王是双身大密马头明王。藏族群众对该神十分信仰,凡去色拉寺进香拜佛之

人,皆去叩拜该神。

忿怒文殊

藏语称“坚白戳卧”,据传大威德(作怖金刚)、红阎摩敌,大黑阎摩敌,六面童子等都是文殊菩萨所

现的威猛之相。

文殊三化身

藏族佛教僧徒除一致称中国皇帝为文殊菩萨化身之外,还将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隆钦

饶绛智美沃色(1308-1363)和宗喀巴.洛桑札巴(1357-1419)等三位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大著作家并称

为“文殊三化身”。萨班为萨迦派祖师,隆钦为宁玛派祖师,宗喀巴为格鲁派祖师,都有大量著作传世

三世佛

藏语称“兑松桑杰”,指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过去佛指迦叶等过去六佛,塑像中一般以迦叶

佛(燃灯佛)为代表,现在佛指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指弥勒佛。藏传佛教寺院一般都建有三世佛殿,藏语

称兑松桑杰拉康。有条件的寺院还单独建有十分高大的弥勒佛殿。

燃灯佛

即迦叶佛,藏语称“玛尔美宰”,为佛教所谓三世佛中之过去佛。在过去佛中为第六佛。据传此佛出生

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传说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其塑像往往骑一狮子。

药师佛

藏语称“桑杰曼拉”,简称“曼拉”。佛书说是救度众生疾苦的如来,居东方净琉璃世界,故称药师琉

璃光如来,为藏传佛寺中曼巴扎仓(医明学院)的主要供养对象。

妙音天女

藏语为“央尖玛”,或译为妙音佛母,被藏族奉为赐予智慧的女神。据传说,远古时南海被微风吹拂,

海中的水草鱼虾都发出悦耳动听的乐音,大梵天王谛听多年,十分欢愉而心醉,后来这美妙的众多声音

合成一体,化为仙女是为妙音天女。妙音天女在塑像中作弹奏琵琶状。

救度佛母

藏语为“卓玛”,简称度母,佛教为救度众生脱离轮回灾难而立的一本尊佛母。传说为观音化身,在藏

民女性中依此命名者颇多。度母依身色不同有白度母(藏语称“卓噶尔”)和绿度母(藏语称“卓姜”),

依姿态和职能不同,又分为二十一度母。

救八难度母

为度母之别称,意为能救狮子、大象、蟒蛇、水害、火灾、盗贼、非人、镣铐等所造成的八种灾难的救

度佛母。藏语称作卓玛吉巴该觉。

二十一度母

藏传佛教密宗依身色、姿态、职能所分立的二十一尊救度佛母名。她们是:奋迅度母、威猛白度母、金

颜度母、顶髻尊胜度母、吽音叱咤度母、胜三界度母、破敌度母、摧破魔军度母、供奉三宝度母、伏魔

度母、解厄度母、烈焰度母、颦眉度母、救饥度母、大寂静度母、消疫度母、赐成就度母、消毒度母、

消苦度母、明心吽音度母、震撼三界度母。

披甲六佛和六佛母

藏传佛教密宗中作为守护密宗行者根门的神,像现威猛状。披甲六佛藏语称郭恰拉雅初,指金刚萨埵、

遍照佛、莲花妙舞自在王佛、黑上乐金刚、金刚日佛、马胜佛;披甲六佛母在藏语中称为郭恰拉雍姆初

,指金刚亥母、阎罗王母、愚蔽母、守护母、威慑母和簪芝噶佛母。

吉祥天母

藏语称“班旦拉莫”,为藏传佛教密宗中妙音天女化现忿怒形像的一尊女护法神名。旧日西藏拉萨市居

民于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举行天母节,人们从大昭寺抬出吉祥天母像绕行八廓街。

金刚亥母

藏语称“多杰帕莫”,为藏传佛教密宗一本尊神。头现猪形,女身,属上乐金刚明妃,其像呈与上乐金

刚拥抱之形。据说为噶举派修习密乘时的主要本尊。也称光明天女。

手印母

藏语称“恰加玛”,藏传佛教中指活佛之妻及瑜伽咒师所依止的明妃。

明妃

藏语称“柔玛”(日玛),为佛教密宗本尊明王的阴体。一般也称活佛之妻为。

护门四天母

藏语称“郭玛希”,指佛教密宗中守护坛场的九举玛、秀巴玛、九捉玛、直五玛四天母。

外供四天女

据藏文记载,在佛教密宗所修坛场外层有四位供养本尊娱乐的美女称外供四天女,其名称是:苟巴玛(

娇姿天女)、昌娃玛(花鬘天女)、鲁玛(歌咏天女)、呷日玛(舞蹈天女)。

密宗十六供养天女

藏语称“却白拉姆居周”,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修坛场四周专供本尊神佛娱乐和奉献供品的十六美女。按

其所居方位和所司职能来分,东方有琵琶天女、横笛天女、扁鼓天女、腰鼓天女;南方有笑谑天女、嬉

戏天女、歌咏天女、舞蹈天女;西方有供花天女、烧香天女、涂香天女、燃灯天女;北方有色金刚天女

、味金刚天女、触金刚天女,法界金刚天女。

珠穆朗玛五仙女

藏语称“策仁切阿”,意为长寿五姊妹。藏族神话传说在喜玛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上居有长寿五仙女,

名叫札喜策仁玛(祥寿仙女)、廷及协桑玛(翠颜仙女)、米尧罗桑玛(贞慧仙女)决班珍桑玛(冠咏仙女)和

代嘎尔卓桑玛(施仁仙女)。她们依次为执掌福寿、先知、农田、财宝和牲畜之神,其中翠颜仙女为珠穆

朗玛峰的主神,故此峰又名“翠妃雪峰”(藏语称岗童婷该莫),居五仙女之首。据传这五仙女还是藏

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所供奉之五尊护法女神。

长寿三尊

藏语称“策拉南松”,指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白度母和尊胜佛母,为佛教密宗中之三位长寿本尊。

喜金刚

又称“呼金刚”,为佛教密宗无上部一本尊名。喜金刚造型有二十四只手臂,其具双身者为双身喜金刚

大威德

又称“怖畏金刚”,或作怖金刚,藏语称“久谢”,为佛教密乘无上瑜伽宝生部之本尊佛。据传为文殊

菩萨化身,以凶暴威猛的姿态慑伏一切魔障。其形象为单身者,称独雄大威德金刚,又称独勇能怖金刚

。其形象为双身者为双身大威德。其造型为九头,代表九种镇压阎魔王的经咒,三十四臂左右各十七手

,代表菩萨成佛三十四路,十六足,压阎王十六城,裸体,拥抱明妃罗浪杂哇,像下踩一牛,牛下仰卧

一男人体。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所修本尊之一。又因大威德多系双身裸体,也被一般人误称为欢喜佛。

十一忿怒明王

佛教称密乘坛场中现示威猛形相的护法神为忿怒明王,有十和十一之说。所谓十一忿怒明王包括:妙损

、阎魔敌、无敌、马头、甘露漩、欲帝、蓝杖、大力、不动、顶髻转轮和地下金刚。其中马头明王(又

称“马头金刚”),据传为观音菩萨之化身,故多有所见。

大密九尊马头明王

藏语称“当增央桑拉”,为藏传佛教宁玛派一本尊。

一切九尊诸神

指不动佛九尊、大密马头明王九尊和长寿佛九尊。

噶当四本尊

藏传佛教噶当派所修习的四位主要本尊佛,即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不动佛和圣救度佛母,藏语合

称“噶当拉希”。

四大天王

俗称“四大金刚”、“护世四天王”,佛书称为“四王天”、“四天王天”或“四大王众天”,是镇守

四方的药叉大将。藏语称作该钦日希,凡藏传佛寺皆将四神像绘于大经堂门外两侧。东方持国天王(藏

语称“玉科松”)脸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藏语称“帕吉布”),脸蓝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

王(藏语称“剑米桑”)脸赤色,持蛇绳套及宝塔;北方多闻天王(藏语称“南推色”)脸黄色,持宝幢及

吐宝兽(犹鼬)。

八护方神

保护四面八方之神。佛教神话传说无量宫外之八塔中居有八护方神,保护着四面八方。他们的名称及形

象是:东方帝释天(大自在天),白面,手持金刚,坐骑大象;南方焰摩天(阎罗),青面,手持颅杖,坐

骑水牛;西方水天(水神),手握蛇绳,坐骑水怪;北方夜叉(药叉),黄面,持杖骑红马;东南方为火天

(红火神),手持净瓶念珠,坐骑白山羊;西南黑罗刹,手持宝剑,坐骑起尸;西北青风神,手持飞幡,

坐骑鹿;东北白自在天(小自在天),手持三尖剑,坐骑大鹏。并说以上各神均饰有各种庄严,居于塔之

左方,明妃从左侧拥抱。

十护方神

即:帝释天、焰摩天、水天、药叉、火天、罗刹、风天、部多、梵天、地母。

十五护方神

十护方神之外另加近释天、象鼻天、日天、月天、净心天。

八大天

藏语称作“拉钦杰”,系指大自在天、帝释天、梵天、遍入天、欲自在(他化自在天)、象鼻天(毗那夜

加)、卜加哩帝和六面童子。原为印度婆罗门教及印度教所信奉的天神,后作为佛教之护法神。其中梵

天、自在天和遍入天又被尊为三天王,为诸天神之首。

誓愿法王

藏语称“丹金却杰”,佛教一护法神名。也称“辛杰却杰”,故又名“阎罗护法神”。

丹金多杰勒化

藏传佛教宁玛派开派祖师莲花生收伏的一护法神名,因坐骑青狮,故又名骑狮护法。

护法五主

藏语称“该保古阿”,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和格鲁派寺院所供的五种护法神。据说是由五种姓佛所变化成

的五本尊化身。即身本尊门乌布扎,功德本尊木乌罗刹,语本尊无二战神,事业本尊白哈尔,意本尊帝

释天。其中事业本尊白哈尔则是格鲁派著名寺院青海塔尔寺和甘肃拉卜楞寺的主要护法神。

十二永宁地母

藏族宗教信仰及神话中的地祗女神名。藏语为“十二丹玛”,简称十二地母,或十二女护法。据传原是

本教神祗,被莲花生大师收伏后,曾立誓要永远保佑藏土,不受异教侵扰。即:金刚遍称地母,金刚岩

佑地母,金刚普贤地母,金刚魔后地母(以上合称四魔女神);金刚独眼地母,贤德明妃地母,刚烈尊胜

地母,白衣龙后地母(以上合称四药叉女神);护佑藏土地母,太一济世地母,丽质冰心地母,翠璁绿炬

地母(以上合称四女医神或四助益母)。

五守舍神

藏族宗教信仰及神话中的神类名,藏语意为“郭维拉阿”,据传经常守护人体而形影不离的神或非人,

共有五种,即乡土神、父族神、母族神、战神、生命神。

护教八部鬼神

藏族宗教信仰及神话中的神鬼名,又称“八部鬼众”、“冥部八众”、“天龙八部”,藏语称“拉森德

杰”,简称“德杰”(八部)。据《舍利弗问经》载为:天众、龙众、药叉、寻香、非天、金翅鸟、人

尽相同。

我记得好像有一本画册,上面有藏传佛教的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图片以及介绍

喜玛拉阿山=阿尔俾斯山=朱穆朗玛峯吗

喜玛拉阿山=阿尔俾斯山=朱穆朗玛峯吗?对一半吧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山峰.阿尔卑斯山是一座位于欧洲的著名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与尼泊尔之间,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全长2400公里。主峰珠穆朗玛(Everest)海拔高度8844.43米。根据板块构造学,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碰撞形成的。所以现在喜马拉雅山仍然在缓慢上升中。喜马拉雅山脉约有70多个山主要山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南迦巴瓦峰纳木那尼峰卓奥友峰山区冰河全球有七成的淡水是冻结于冰河中,而喜马拉雅山区的淡水集中量,是南北极以外最多的地区。喜马拉雅山区冰河供应诸多亚洲河流所需的淡水,包括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等等。在圣母峰附近曾经测得的最低温为零下60℃,但是自1970年代以来,由于山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使得山区冰河正大量缩减消融,冰河的迅速消退不但会先使河流的水位暴增,造成洪涝;几年之后河水水位将会下降而形成干旱或是更严重的生态问题。许多学者已经向联合国提议将圣母峰及其周围地区列为「全球受气候变化冲击的危险地区」。-----------------------------------------------------------------------------珠穆朗玛峰(Jo-moglang-ma,在尼泊尔被称为सगरमाथा),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世界海拔第一高峰。名称藏语「Jo-moglang-mari」(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种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mchedlnga)所居住的宫室。西方更多的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eEverest)。高度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2005年,是由中国国家测绘局测定的。2005年3月的珠峰复测大型科考活动启动开始,历时2个多月的探测,5月22日第一批登顶队员11时08分成功登顶,2005年10月9日测绘局公布珠峰的岩面海拔高度应该为8844.43米,冰层厚度3.50米[1]。这是对珠峰进行的首次岩面海拔高度测量,据称也是至今为至最准确的测量值,比1975年测量的高度8

848.13米矮了3.7米。为了得出更精确的权威数据

中国国家测绘局这次测量珠峰高度采用了经典测量与卫星GPS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案,并首次在珠峰测量中动用了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外界另有珠峰高度达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文化影响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著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以及纽西兰五元的正面就是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是一座位于欧洲的著名山脉,它覆盖了义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维尼亚。它可以被细分为三个部分:从地中海到勃朗峰的西阿尔卑斯山,从奥斯特谷(义大利西北部一自治区)到布勒内山口(奥地利和义大利交界处)的中阿尔卑斯山,从布勒内山口到斯洛维尼亚的东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8米,位于法国和义大利的交界处。山脉呈弧形,长120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阿尔卑斯山的不同季相[编辑]春季阿尔卑斯山的春天的积雪开始溶化,百花齐放的草地、山间的清泉成了健行者的天堂。[编辑]夏季阿尔卑斯山的夏季自6月至9月初,大部份的滑雪胜地都会在10月以及11月关闭。[编辑]冬季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季于圣诞节前到4月底。

喜玛拉阿(雅)山Himalaya位处亚洲阿尔俾斯山Alps在欧洲朱穆朗玛峯

国际通称额菲尔士峰MountEverest位于喜玛拉雅山上

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

是世界最高峰。

参考:nationalgeographic

喜玛拉阿山系山脉,即系山群朱穆朗玛峯系喜玛拉阿山脉最高的山峰阿尔俾斯山系欧洲(瑞士)的一个山脉2006-10-2601:36:51补充:喜玛拉阿山脉位于亚洲

参考:自己

我知道的是~喜玛拉阿山的顶蜂个部份叫做朱穆朗玛峯...你都可以话系等于既..阿尔俾斯山系日本架~完全系2个山黎架

为什么朱穆郎马峰又被称为圣母峰

美丽的名字

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意思,“glang-ma”(朗玛)应该称其为母象。神话中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Jo-mo

珠穆朗玛峰(MountEverest),简称珠峰,又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世界海拔第一高峰,海拔为8848.13米。1855年为了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Everest),英国人故称它作艾佛勒斯峰(MountEverest)。1952年中国政府更名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Jo-mo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由结晶岩系构成,终年积雪。海拔8844.43米,并以3.7厘米/年的速度增高。为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屋脊之称。藏语“珠穆朗玛jo-moglang-ma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意为“女神第三”。传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所居住的宫室。

圣母峰又名艾佛勒斯峰(Mt.Everest).位在尼泊尔(Nepal)境内,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群峰之一.在尼泊尔语里,圣母峰称为"萨嘎玛莎(Sagarmatha)",意思为天空女神(圣母)之意

珠穆朗玛峰美丽的传说

位于西藏定日县正南方,喜马拉雅中段的中尼边境处。海拔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语里面,要论排行,是“第三”。“珠穆”是“女神”的意思,而“朗玛”则是“第三”。“珠穆朗玛峰”就是“第三女神”。

原来,“珠穆朗玛”这个名字是展转曲折得来的。珠峰原先的名字,来源于西藏广为流传的流传一则神话。神话说喜马拉雅山以珠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个姐妹,统称“长寿五仙女”。其中,祥寿仙女(藏语为“扎西次仁玛”)掌管人间的福寿;贞慧仙女(藏语为“米约罗桑玛”)掌管农田耕作;翠颜仙女(藏语为“婷格协桑玛”)掌管人间的“先知”神通;施仁仙女(藏语为“德迦卓桑玛”)掌管畜牧生产;冠咏仙女(藏语“觉班真桑玛”)掌管人间财宝。其中翠颜仙女是珠峰的主神,所以它曾被称为“翠妃雪峰”(藏语为“扛屯停杰姆”)。

人们对珠峰的认识始自宋代。据藏人蔡巴·贡噶多吉所著的以手抄本传世的藏文史籍史》记载,西藏佛教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曾在珠穆朗玛峰一带山中修行9年。那时尚无珠穆朗玛峰之称,《红史》称该地区为“拉齐”,称这一地区的雪山为“拉齐扛”,故译为“拉齐雪山”。

《莲花遗教》是于公元1258年从地下出土有关莲花生的传记。该传记在记载珠穆朗玛峰地区时,仍然继续以“拉齐”称之。十五世纪,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所集录的文学著作《米拉日巴道歌集》,对珠峰地区记载尤其具体、形象,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顶多雪”。认为这个雪山连绵之地,是“在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的最为罕见和稀有的地区”,是“浑然天成的财宝之地”。其冰川雪峰之多,就好似“被水晶围墙所环绕一样”。对“顶多雪”地区包括珠峰在内的五座山峰,《道歌集》中都有详细记述,并且生动地描绘道:“直入天空的三角形雪山巍峨高耸,她那象鹏鸟的头部,装饰着水晶饰物,这些水晶饰物闪耀着日月般的熠熠光辉;她的上方飘浮着洁白的流云,她的头部还在云中轻轻飘动;她的下方则镶着五色斑斓的彩虹;其中部的山崖岩石摇曳着碧玉般的眉毛;在她的脚下,则遮盖着雾气烟云。”不但如此,《道歌集》对“长寿仙女五姐妹”的排列次序也作了记载。

文章分享结束,珠穆朗玛峰佛和珠穆朗玛峰佛教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