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爱因斯坦的资料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后来进入瑞士读大学之后,便直接加入了瑞士国籍。在瑞士读完大学之后,便直接发表了关于热力学的论文。
同时还发表了量子论,后来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爱因斯坦便直接在专利局工作,回到德国之后,爱因斯坦在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担任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爱因斯坦坚决反对战争。在1915年11月,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后来还提出了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在此期间和大学同学结婚后,两人婚前便生有一个女儿。不过离婚之后,爱因斯坦便和表姐爱尔莎结婚。在1921年,爱因斯坦凭借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爱因斯坦到了美国之后,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且反对反法西斯战争,在1952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和《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
爱因斯坦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扩展资料:
狭义相对论的创建
爱因斯坦的理论建立在两条公理的基础之上,即“相对性原理”和“光速恒定原理”。“相对性原理”是说,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光速恒定原理”则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约定”(或者说规定)在任一惯性系里,真空中的光速处处各向同性,即处处往返光速相同。利用这一约定,爱因斯坦校准了静置于空间各点的时钟,使它们“同时”或“同步”,从而在全空间定义起统一的时间。在一个惯性系中定义统一的时间,是探讨相对论的前提。
第二层意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无关。注意,“光速不变原理”强调的不是空间各点光速均匀各向同性,甚至是一个常数,而是强调在所有惯性系中测量时,真空中的光速都是同一个常数c,与这些惯性系的相对运动无关。
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之上,爱因斯坦严格推出了狭义相对论的核心公式洛伦兹变换,并进一步严格推出“同时”的相对性,动尺收缩(即洛伦兹收缩),动钟变慢,速度迭加公式,质量公式,质能关系等相对论效应,建立起狭义相对论的完整大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
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
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
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
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
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
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
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
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爱因斯坦的资料和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