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渔翁柳宗元,柳宗元<渔翁>全文解释

七月网3980

柳宗元诗《渔翁》

渔翁?是不是江雪?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柳宗元(773—81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诗多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抑郁不平的感慨,风格淡雅,语言峻洁,感情沉挚,韵味深长。此诗可能是诗人谪居永州期间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

渔翁柳宗元,柳宗元<渔翁>全文解释

柳宗元<渔翁>全文解释

意思是: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

唐代柳宗元《渔翁》,原文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主旨赏析: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翁

柳宗元的渔翁情感是什么

形象:夜宿西岩的渔翁,正泊岸晨饮,汲清湘之水,燃楚地之竹,世无争而能自得其乐,超然世外

“烟销……山水绿”,日出江峰,烟消雾散,渔翁远逝,江上一片空寂;及至诗人瞩目凝视,“唉乃”之声,忽又从那青山绿水之间轻轻飘出.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山水的宁静和渔翁的神秘.这渔翁和这悠然不尽的“唉乃”之声,在这山水的环抱中,已凝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活鲜鲜地托出了一个优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