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经济危机的实质

七月网452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经济危机的实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资本经济危机的实质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其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二是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扩展资料:

定义

1、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2、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

4、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财产私有之间的矛盾才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厂商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经济危机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1、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

2、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

3、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经济危机一般表现有: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世界上一共有几次重大的经济危机?

1、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857)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倒闭的数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工人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一般高达30%以上。物价和股票价格猛跌。

3、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

4、2007-2008年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源实质本质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要摆脱经济危机,使经济复苏,需要适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时必须开发、创造新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战胜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源:

1、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投资过热和利益驱动;同时伴随投资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的消费需求增长过热过猛,同时伴随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3、投资过热、利益驱动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涨大到极限时必然会破裂,必将造成资金供给短缺,正常的资金供应链条断裂,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先从金融领域爆发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之后就会引发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危机,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导致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危机的作用:

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和规律,而且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换代革命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动力我们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灯照明、马车运输、用长矛大刀对抗洋枪洋炮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

小农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时代虽然不会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是却会发生供给短缺、饥饿贫困的生存危机。

扩展资料:

经济危机所暴露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真正超过实际需要。要使现有的人口都能够富裕地生活,充分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生活资料并不是生产得太多了,而是生产得太少了。

但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又的确是生产得太多了。就生产资料来说,要使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都能够充分就业,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生产部门还要进行大量的设备投资。生产资料同样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要使生产资料按一定的利润率起作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又的确是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由此可见,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

在市场经济社会以前的各个社会形态里,由于战争、瘟疫、天灾等各种原因,以及上层社会的荒淫腐朽,也会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内使生产和社会生活陷于严重的苦难和危机之中。但这种危机的特征是生产严重不足,而经济危机则是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的后果可能是:

1.社会动乱;

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3.政变。

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现在:

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经济危机是矛盾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经济在起伏波动中继续向前发展。在当代,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转嫁危机与反转嫁危机的矛盾;

加剧了国家相互之间的争夺商品市场和输出危机的矛盾。总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的各种矛盾,它是世界动乱的重要经济根源之一。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美国达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

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38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资本经济危机的实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