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清明古诗内容(清明古诗内容概括)

七月网480

清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清明

清明古诗内容(清明古诗内容概括)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查看全部2个回答

教你3分钟画出可爱简笔画!好学易上手!

小红书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清明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文解释】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词语解释】纷纷:形容多。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

清明节内容古诗

清明节内容古诗如下:

1、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5、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6、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8、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9、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1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12、涌金门外小瀛洲。——仲殊《诉衷情寒食》

13、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4、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5、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大全

1.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2.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3.浣溪沙·清明(宋)朱淑真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4.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宋)吴文英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