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驾游旅游攻略+住宿+准备+费用
有去西藏想法的人,一定是个狠人,想自驾游去西藏的,那一定是个狼人!因为它不仅需要丰富的前期准备,还要克服环境带来的高原反应等,有时遇上恶劣天气真的回天无力。下面为大家送上最全自驾游攻略!
先要选择好去西藏的时间。我大致的看了一下西藏的季节变化,最佳的自驾游时间因该是四到八月。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不同的时间去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但是重点是一月到三月属于冬季,自驾的难度很大,就大雪封山封路这一项就够折腾的,我看网上的建议是,如果不是专业且富有经验的自驾游爱好者,一般的自驾游还是不要冬季去。雨季也一样,暴雨泥石流还是很恐怖的。四五月以后进藏的人可能就会越来越多,如果路上出现什么问题可能帮忙的人就多了。
可以考虑提前10天半个月的时间服用红景天等药物,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血液的氧气携带能力,不过对于这种药物,不要抱太大的期望,还需要同时做好其他防高反的准备工作。
高原环境下,由于空气干燥、缺氧、昼夜温差大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慢性病容易在这种环境下发作,比如气管炎、鼻炎、咽炎、关节炎症、皮炎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先进行稳定性的治疗,待病症消失,不在发病期的时候再出发去西藏高原。
加强身体锻炼,可以选择适度慢跑或健走的方式,强化自己的肺活量,增强肢体肌肉力量,高原环境下,由于缺氧等方面的原因,人体更容易疲劳、无力,在高原地区行走更是一个耗费体力的活动,如果想要去一些较为偏远的景点,比如纳木错、珠峰大本营、阿里等地区,一个好的身体和足够的耐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藏族文化禁忌进藏之前建议了解大概的藏族文化,以便了解西藏人生活中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礼貌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你到时候去玩的时候触碰到藏民的禁忌从而影响的自驾感受。我大概收集了几条提供参考:
1,忌在人后背吐口水,拍手掌。
2,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等主任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3,主人倒茶时,客人需要双手把茶碗向前,以示敬意。
4,不要随意摸藏民的头。在藏族文化中除了高僧和长辈外,其他人是不可以随便摸头的,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点很重要。
5,藏族的文化主要是藏佛教文化,所以要尊重佛教文化。
6,有些地区有天葬的风俗,一般情况是不允许观看的,更不可以拍照。那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7,去西藏一般都会到布达拉宫,旺季门票要预约切记,进入布达拉宫以后千万不要拍照,不然你可能会出不来。
(先列举这么多,剩下的大家多查查)
车辆、装备的准备工作在自驾游西藏的行程开始之前,建议去4S店做一次全面的车辆保养和专项长途检测,更换机油、机滤、空气滤这些常规消耗品,如果觉得不放心的话,可以多准备一套机油、机滤的配件放在车上。刹车片要能满足日常两万公里以上强度使用(我们往返拉萨8000公里),备胎一定要检查,随车工具(主要是换轮胎的工具一定要带齐)。
自驾西藏是一个对车辆有较大考验的旅行,尤其是轮胎、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定要做好检查,如果磨损较多,建议不要舍不得钱,换一套全新的,为西藏的行程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火花塞、蓄电池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一定要进行检查,如果火花塞存在开裂、破损的情况,蓄电池的电压偏低、电量不足,建议及时更换新的,以免在路上出现点不着火的问题,如果单车自驾游,半路上碰到这种情况,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建议准备一个多功能的打气机,支持胎压监测、打气、蓄电瓶搭电之类的功能,在路上可以随时检查轮胎的胎压,及时的放气、充气,调整合适的胎压,我在网上买了一个,也就几百块钱吧,确实挺管用的。
如果不买多功能打气机,建议准备一对电瓶搭电线,以防电瓶缺电情况下打不着车,可以通过其他的车辆接电来打着汽车,也可以为沿途碰到类似问题的车友提供帮助,我当年自驾西藏在回程到达格尔木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个问题,一路靠着同行车友的车辆搭电的方式,好不容易挺到了西安才去的4S店换的电瓶。
汽车的备用轮胎一定要拿出出来做全面检查,大多数车辆的备胎因为长期不用,放置时间太久,可能存在老化、漏气的问题,一定要做好检查,如果有隐患,及时更换新胎,此外,如果准备自驾去一些路况较为复杂的地方,并且车内或车顶的位置有空余的话,可以考虑多带一个备胎,以备不时之需。
网上可以买一套补胎胶条工具套装,进藏的路上碎石较多,很容易出现被扎到轮胎的情况,一旦出现扎胎漏气,找不到补胎的地方会很被动,自带工具的话可以自己补胎,当然,这种方式适合动手能力强的朋友。
证件的准备工作个人身份证。进入西藏的所有主要通道都设置了公安检查站,对过往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登记,所以,一定要记得携带有效期内的个人身份证,此外,为了应对不时之需,建议多准备几张身份证复印件。
户口本。如果是一家人的亲子旅行,准备带着孩子去西藏的话,最好给孩子办理身份证,如果没有来得及办理的话,一定记得带上户口本,进藏的安全检查对孩子一样要检查。
驾驶证、行驶证。检查站都要检查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缺一不可,否则自驾车辆不给放行。此外,加油站加油也需要提供这两个证件进行登记,否则加不了油,自驾出游不带驾驶证和行驶证也说不过去。
边防证。如果只是走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的传统路线到拉萨,不去珠峰大本营、阿里、山南、日喀则等边境县的话,是不需要办理边防证的,毕竟有点费事,如果想去珠峰大本营、阿里等地区,建议在出发前去户籍地派出所办理,证件的有效期是三个月,为了避免在旅途中证件过期,要特别注意不要太早去办,出发前搞定就可以了。
中石油的加油卡。这个不是对中石化的歧视,西藏地区各个县城都有中石油的加油站,但是中石化的油站很有限。加油很方便,油品供应也比较充足,但是采用现金加油的方式,需要登记证件信息,如果有实名制的加油卡则不用,建议提前办一张中石油的加油卡,提前充入4、5000元,差不多够全程的需求了。
服装的准备工作不同于去寒冷地区的旅行,西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天气干燥,晚上偏冷,所以服装的选择上应该以利于排汗、保暖、防晒为原则。
内衣不要穿着和携带排汗效果差的保暖衣和厚质棉质内衣,排汗、不吸水是第一原则,否则出汗之后捂在里面很快就凉了,特别容易着凉感冒。
春末、夏秋的季节,西藏白天的气温都比较高,穿套头抓绒衣、轻羽绒服就足以满足保暖的需求了,甚至有时候穿一件单衣和短袖都行,但是晚上气温较低,建议准备防寒效果好外套,比如冲锋衣。但如果不去墨脱高强度徒步,冲锋衣带不带都行,有一定的保暖防风效果的外套裤子都行,牛仔裤是主流。护照和边防证(不去墨脱基本上用不到)。过多的行李是负担,我出行的原则除了必带物品,基本上是能减则减,衣服有三套换洗就可以了,出去玩又不是走秀,那边日照强,洗衣服干的很快。腿部的防寒要做好。运动鞋和硬底登山鞋最好各有一双。墨镜、遮阳帽、防晒衣最好都带上。
药品的准备工作治疗拉肚子的药。常用药品比如泻立停、斯密达之类的药物,西藏的饮食一方面因为高原的气压低,饭菜不容易做熟,另一方面因为川藏沿线的饭店多为川菜馆,口味麻辣,对于饮食清淡的朋友来说,食用后有可能引起肠胃炎、腹泻等症状的风险,携带治疗腹泻的药品很有必要。
止痛药。比如芬必得、阿司匹林、阿咖酚散之类的药品,高反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头痛,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建议第一时间服药,缓解头痛的不适,否则症状加重,晚上彻夜睡不着觉,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葡萄糖粉或者葡萄糖水。主要用于出现高反的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冲水服用,提高血糖含量,缓解头晕症状。
感冒药、退烧药等,以防不时只需。
氧气袋。建议携带一两个氧气袋,在医院或诊所充入氧气,出现较为严重的高反的时候,及时吸氧。
食物的准备工作西藏自驾旅行,沿线各县城的距离间隔较远,通常都有100多公里左右,耗时3-6小时不等,川藏线的路况较为复杂,尤其在雨季的时候各种风险较多,保不准就遇上了塌方、修路、堵车等的情况,一旦堵在半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吃饭非常方便,建议多准备一些纯净水、巧克力、牛肉干、奶制品、方便食品、自热米饭、零食、水果等食物,到了沿途县城要及时的采购补充。
行程计划的准备工作
西藏自驾旅行,不同于常规的自驾游,面临的挑战风险相对较多,道路情况、沿途的服务状况都需要做一定的了解和准备,建议在出发之前,研究一下整个的路线行程计划,路途中要经过的各个县城的餐饮、住宿的大致情况,如果是在旅游旺季,建议提前订房,对于每天的行程距离计划,准备游览哪些景区等,都最好提前做好功课。
交通成本汽油费:因为不知道题主从哪里出发,距离上不好估算,只能假定全程10000公里吧,一般车辆的油耗大多在8-10区间,估计汽油费用成本7000元左右,如果是大排量的车,油费成本更高一些。
通行费:主要是您的出发地到成都的高速通行费,青海回您的出发地的高速通行费,基本上每公里5、6毛钱左右,假设合计5000公里,这部分成本预计3000元左右。
交通成本预算10000元应该足够了。
住宿成本一般来说,川藏线、青藏线上的客栈、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大多在200-400元的区间,淡季会便宜一些,均价300元左右吧,一般按20-25天的行程测算,住宿的开支预计要7000元左右。
餐饮成本以我们家当时进藏的情况来说,一家三口,跟朋友一起组队出行,每次吃饭基本上都是聚餐,一顿饭下来一家的分摊费用在50-70元左右,有鱼有肉有火锅有青菜的,吃的还可以,一天的吃饭、水果、零食的支出不会超过200元。
按25天计算的话,我觉得有5、6000元能够吃的很好了。
费用问题说一下费用问题。说费用问题之前,得先说一下进藏路线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路线可能产生的费用不一样。一般进藏两条线,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川藏南线路况较好适合初次或者轻度游的人,川藏南线旅游的人多车多,沿途加油站宾馆都很多这个不需要担心。宾馆价格跟内地水平差不多。川藏北线路况较差初次入藏不推荐走此线路。(这里说一下,川藏南线就是318国道,近年来已经修得很好了。不管川藏南线还是北线都能领略到你想象不到的美景。路线可以百度我就不写出来了)总的费用我大概算了一下其实也不多人均6000到10000,看自己的消费水平。
车辆保养成本按惯例,大部分车友在自驾进藏前和回来后都会各做一次保养,项目涉及机油、机滤、空气滤等的更换,长途检测等,费用1000元吧。
如果涉及轮胎、刹车片、电瓶等损耗件的更换的话,估计2000-4000元不等。。
综上来看,全部的成本支出会去到2.5W-3W左右了,应该是非常充裕的预算了。
318川藏线自驾游详细攻略
318川藏线自驾游详细攻略如下。
一、去的季节推荐。
先说结论,4-5月及9-10月,其中最好的就是5月、9月。
春季:4-5月,春暖花开,如4月上旬林芝、波密一带的桃花、色季拉山口的杜鹃花。而且雪山上的雪多。但4月中上高海拔垭口可能降雪封路、路边结冰的概率依然很高。
夏季:6-8月是雨季,积雪也会大面的融化,泥石流、塌方、山体滑坡等灾害进入高发期。而且,夏天人多,导致沿途多段大堵车。所以实际夏天并不适合走川藏线。
秋天:9-10月上旬,雨季已过,大地披上了金黄的外衣,再加上雪山映衬,景色是一年中最好的。
冬季:10月中下至次年3月,大雪封山或时常大雪,非常危险。
二、路况、车辆要求及天险功略。
1、318整体路况算比较好,基本全程是柏油路。个别路段修路,会有砂石路和泥坑路。
2、318小到小轿车,大到大货车都有,所以只走主路来说车辆是没有太多要求的,但考虑到路面可能有碎石和坑洼,建议还是开个SUV更省心。
3、海通沟天险。
自从通麦天险被整改,高尔寺山、剪子弯山、米拉山都建了隧道,而且,著名的“卡脖子”路段觉巴山垭口(海拔3940米)也预计在2022年8月被觉巴山隧道(3200米)代替。
目前川藏南线唯一称得上天险的,只有海通沟了。海通沟在芒康县的竹巴笼(川藏界)到宗拉山一带,山体土质疏松,山上积雪,极易导致落石、山体滑波、泥石流及积塌方。
所以目前海通沟是川藏线上每年塌方最多、泥石流最多、落石最多、堵车最多,路面也最泥泞难走的一段。去海通沟之前务必提前查好天气,如果是下雨天,建议直接绕路走,或行前压根就不要把海通沟做到行程里。
三、住宿点/行程攻略。
1、行程规划时,不建议每天拉车10多小时,因为川藏线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堵车、垭口下雪/山上落石/塌方导致断路等等,一定要留有时间上的弹性。
2、如果是第一次进藏,对自己高反程度没概念,尽量稳妥一些,避免在高海拔城市/县城过夜,如:理塘县(4014米)、邦达镇(4120米)、拉萨北边的纳木措(当雄县4300米以及圣象天门4600米)等地。
3、其他几个3700-3800米左右的地方,如芒康县(3850米)、左贡县(3750米)、然乌镇(3850米)、塔公草原(3730米)、鲁朗镇(3700米)过夜也要注意高反,如果有可能尽量选择带供氧设备的酒店。
四、预定酒店攻略。
1、有制氧设备的。
2、房间有加湿器的。西藏很多地方,极度干燥,嘴唇开裂,嗓子疼是很正常的现象。
3、附近有医院的。
五、驾车重点。
1、新手司机一定不要轻易自驾进藏,因为盘山窄路路、垭口大雪、路面结冰频发。最好和老司机结伴而行、参加自驾团或拼车/包车走。
2、川藏线上弯道多,车速不要太快,不到不得已不要占用对向车道。过弯道有盲区一定要提前鸣笛,警示对向可能的来车。
3、318一路要翻越14座高海拔垭口(部分已被隧道代替),海拔超过3000米后,天气变化莫测,夏天大雪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除了夏天,其他季节建议携带防滑链,以防万一。
六、穿着攻略
1、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区,天气变化莫测,一天经历四季很正常,所以穿衣服,应该是户外类型多层衣服,就像洋葱一样,热的时候短袖、冷得时候4-5层防风保暖的衣服可以马上加上。夏天也要带上羊毛衫或保暖内衣等。
2、穿鞋应以轻便合脚、适宜户外行走为主,不宜穿新鞋、高跟鞋。最好防水。
3、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包住耳朵的帽子或围巾(包括厚的魔术头巾),冷风灌耳,引发剧烈头疼是最常见的现象。
如何安排去川藏线自驾游住宿
我觉得自驾川藏首先住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如果要是我,我会选择一个改装过的房车。因为有很多的路线是非常的长,沿途不会经过有人们住的地方。这样的话不管到哪里都可以在自己的车里安全又温暖的睡觉。但是如果是驾驶小车速度会比较快的话,那么这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快速地行驶到达下一个景点。就会有很多民宿和住宿的地方很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