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圆明园的历史简介(圆明园的历史简介资料)

七月网500

圆明园简介和历史背景

景区历史介绍:康熙年修建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

圆明园的历史简介(圆明园的历史简介资料)

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以水景取胜,既有广阔平静的湖面,又有狭窄湍急的溪流。圆明园主要由两大区域构成:福海景区、后湖景区。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圆明园游玩注意事项:

1、圆明园在各个大门均有售票口,在绮春园宫门(售票窗口5个,节假日期间售票窗口8个)、长春园东门(售票窗口2个)、二宫门(售票窗口1个)、藻园门(售票窗口1个)。

2、园内有语音讲解器租赁处(长春园东门、绮春园宫门),根据语种选择。

3、在长春园的“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处,有讲解员讲解当年盛况。地址:长春园西洋楼遗址区东南、含经堂东北侧。此外,位于西洋楼遗址区域内的圆明园展览馆每天8:30-17:00会循环播放大型纪录片《圆明园》,有助于人们更直观的感受一代名园当年的盛况。

圆明园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01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祺的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又称圆明三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清王朝政治经济最鼎盛时期,又见证了清王朝的迅速下滑,可以说一座圆明园就是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史。

圆明园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祺的赐园。然后雍正在原赐园加以拓展,后来。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后又经雍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不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后来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使圆明园最后变成了遗址。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1.如何建成: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与雍正时期,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并亲自为园林题名“圆明园”。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下令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大部分:仿照了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制,向南延伸了中轴线并修建了宫殿区,新辟了大宫门等。

第二部分,向北、东、西三面拓展,修建了亭、榭、楼、阁等。第三部分,修建了福海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至此,经过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三千亩左右。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乾隆帝继位以后,又对圆明园内的园林的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建筑群,并且在圆明园的东面和东南面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圆明三园。

2.如何占领与破坏: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