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小说天龙八部
对“天龙八部”这一书名重加考虑。我们没必要在考证“天龙八部”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脑筋。或许天山灵鹫宫是“天”;大理段氏王朝是“龙”(大理又有“天龙寺”);或许“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是“天”(因为他“不
乐本座”);天山童姥是“龙”(因为她住灵鹫宫而又童身姥齿);修罗
刀秦红棉似“夜叉”(厉害);王夫人似“乾达婆”(爱养花,弄香气);
钟万仇、甘宝宝夫妇似“阿修罗”(男的极丑而女的极美,男极妒而生血
光之灾);无恶不做叶二娘似“迦喽罗”(每天吃一童子);阮星竹似“紧
那罗”(善于歌舞);康敏(马夫人)则似“摩呼逻迦”(人身而蛇头,
自恋又冷血)……且不说“似”未必“是”,即使考证出来了,也无多大
这是因为,本书中所有的人物,都生活在“天龙八部”的世界之中。所
有的人物,都有“天龙八部”的特性或影响。说穿了,“天龙八部”的真
《天龙八部》所写,看似人的世界;其实又是非人的世界,因为在这一
世界中,没有什么人过得真正的幸福而快乐。相反,正如陈世骧先生所说,
例如段誉,他遇上了第一个美丽少女钟灵,是他的同父异母妹妹;他遇
上并答应要娶她为妻的又一个少女木婉清,又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他
如痴如醉地爱着的王语嫣,还是他的同父异父妹妹……要么,他不能娶王
语嫣为妻;要么,他只有承认“天下第一恶人”是他的生父:唯一的“解
脱”之法,居然是其母刀白凤的另一桩“情孽”,命运对段誉是何等的不
萧峰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当丐帮帮主当得好好的,却被人反叛;刚刚平
息,又生出一折,说他是契丹人,是“辽狗”,从而从当世英雄,变成了
武林公敌;继而他去追查身世之秘,反惹得父、母、师等人的惨死,而他
却要身背罪名,最终弄明白,杀人者原来却是他生身父亲。
虚竹更惨,一是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二是刚刚得知
父母消息,即眼看着父母双双自杀;三是他“想当和尚而不得”,总有一
更绝的是,作者将这三位正派、义气、仁慈的主人公,都安排了一个神
——段誉的生身之父,居然是“天下第一大恶人”段延庆!而他的母亲
唯一的一次不贞(为了报复段正淳)居然怀上了段誉!
——虚竹的母亲,原来是“天下第二恶人”叶二娘!而他的父亲,少林
寺方丈玄慈,居然会犯淫戒、坏清规!
——萧峰的父亲萧远山,本来是一位受害者,后来却变成了复仇狂,杀
了乔之槐夫妇及玄苦大师等人;萧峰以为那杀人者是“大恶人”,谁知这
他们的父母中,总有一人沾上“恶”字,而且都并非小恶,而是大恶;
并非假恶,而是真恶。面对这一身世,你不能不说造化弄人,命运玄妙,
善恶一体,正邪同源。果真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然而,更为玄妙的是,制造这些痛苦、灾难和不幸的,既非神怪,亦非
人类的欲望、本能的泛滥失控,使人变成非人,使人世变成非人的世界。
“天龙八部”由此而来。——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小说的人物与故事,全
这也就是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个体的人(个性形象)、
社会的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或这一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
是寓言人物——象征符号(人性及其人类欲望、本能的某种表意符号),
在这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层次上,我们能读出不同的审美意义。
《天龙八部》中的人欲及本能的象征,明显地分为下面几类:
(1)“王霸雄图”一类,这是人类最大的贪欲——权力欲的表现,也
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为突出的一类,同时还是对人类自身危害最大的一
类。代表人物如慕容博、慕容复、段延庆、丁春秋等等。慕容博为害最大,
段延庆成了天下第一大恶人,丁春秋最令人厌恨,而慕容复迷梦最深。还
有丐帮的全冠清之流,人格低下。
(2)“血海深恨”一类,若说上面是“贪”,则这一类是人类之“嗔”,
这也是一种为害较大,流毒深广的人欲病毒、本能疾患。代表人物有萧远
山、叶二娘、游坦之、钟万仇等等。萧远山滥杀无辜,叶二娘更是每天害
死一个婴儿而令人不齿,游坦之为此毁了一生,钟万仇因此面目全非。还
有无数的中原豪杰,在民族冲突和民族仇恨中失去理智,盲目仇恨,以至
于酿成大祸,或送了性命,连萧峰也一度为此而发狠发狂。
(3)“情欲之痴”,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人类欲望本能。之所以也是
一种“病毒”,是因为它令人丧失理智,发痴发癫,痴而生怨,癫由怒生。
段正淳的那些情人们,如王夫人、木红棉、甘宝宝、阮星竹,包括他的夫
人刀白凤,更包括段正淳本人,无不因情而生孽,怨怒不已,互相攻杀,
身不由己,心随怨生。连少林寺的方丈、德高望重的玄慈大师也在这上面
栽了大跟斗。主人公段誉亦差一点犯了乱伦之罪,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至
于让天下人笑话,那更是在所难免。更具代表性的也许还是逍遥派中的逍
遥子(无崖子)、天山童姥及李秋水三人,不死不休,怨怒痴盲,终生坠
入不幸之中,又给旁人造成了极大的不幸。至于潭公、潭婆、赵钱孙这个
“奇异大三角”,那更是不必说了。
(4)云中鹤贪淫好色,为人所不齿,上面的情痴,还有一个“情”字,
而云中鹤则连这也没有,只有赤裸裸的欲,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
下流,所以他名列四大恶人之末。此人最为令人不齿。
(5)南海鳄神岳老三,为虚名、甚至是恶名而误了一生。做梦都想做
“岳老二”;别人说他“不恶”,他反而将人脖子扭断。
(6)大轮明王鸠摩智道貌岸然,名高艺精,满口佛法,舌绽莲花,但
一生又贪又嗔又痴,内心五毒俱全,与其外表及其“公众形象”殊不相称。
因为他是佛门高僧,因而有更大的典型意义。
(7)马夫人康敏,也是一个特殊的典型,她不完全是情痴情怨,而是
情嗔情怒,更主要的还是天性凉薄,贪婪无度,是极端的“自恋”及“自
私”的典型。凡她得不到的东西,她都要毁掉;凡她看不顺眼的东西,也
同样要毁去。所以她不但杀夫、害情人,还要害与她不相干的萧峰,只因
萧峰没正眼看过她一回!此人与王夫人、木红棉等不可同日而语,须另当
(8)书中的阿紫是又一种典型,她又嗔又痴,以作恶取乐,有如天生
的邪恶,难怪给金庸代笔的倪匡要弄瞎她的眼睛。
(9)包不同爱出风头,心眼其实不坏,对主公慕容复更是忠心耿耿,
而且还保持大节不亏,但此人好辩成性,好发“妄语”,且不分敌我友,
都要“非也,非也”一通,令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
(10)江南一阵风风波恶是好斗成性。此人并无血海深恨,也非一味嗔
怒,只因天性好斗,因而不惜生命,越凶险越有兴,越奇异越有趣,冲锋
在前,惹事生非当然就免不了,与包不同一样,这也是(另一种)病态。
《天龙八部》一书中所写的人欲本能,当然都不是用现实主义的笔法,
而是将人性的弱点及病态,加以集中、夸张、放大,乃至于变形地表现出
来。如“函谷八友”,各痴一艺,写得虽是篇幅不长,但却让人惕然生惧。
而少林寺中的那位管菜园的劣僧缘根,也在极短的篇幅中将人类的劣根性
因为是人欲本能的象征,所以一方面出奇,一方面深入,使这部书让人
前述的“冤、孽”,正是由这些欲望、本能造成,而且冤冤相报,孽孽
相连,形成了一张奇异的关系网络,组成“非人的世界”。而将正常的人
也变成“非人”。写到这一层,《天龙八部》一书的题旨,自然又深了一
再深入一层,我们就能抓住小说的命意及题旨了。那就是“超度”与“点
金庸创造这样一个“天龙八部”的“非人”的世界,并探出了这一世界
形成的原因,自不仅是因为“好奇”而已,而是要以此“点化”世人,当
然首先就是要“超度”书中的人物。
《天龙八部》的第五卷书,在结构上是总束全书的,如前所述,是盆景
的底座。而在叙事上,则又是“点题”之卷,从书中的每一个人的“结局”
佛家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了《天
龙八部》的第五卷书,“报应”的时候终于到了。——
慕容博的“王霸雄图”与萧远山的“血海深恨”在那个无名老僧——你
叫他是“佛的化身”也无不可——的点化、治疗之下,终于同时幻灭,归
于光大,阴阳互济,相视一笑了前怨。
那位又贪又嗔又痴的西域高僧、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的结局更是
他武功佛学,智计才略,莫不雄长西域,冠冕当时,怎知竟会葬身于污泥之中。人
孰无死?然如此死法,实在太不光采。佛家观此身犹似臭皮囊,色无常,无常是苦,此身
非我,须当厌离,这些最基本的佛学道理,鸠摩智登坛说法之时,自然妙慧明辩,说来头
头是道,听者无不欢喜赞叹。但此刻身入枯井,顶压巨岩,口含烂泥,与法坛上檀香高烧,
舌灿莲花的情境毕竟大不相同,什么涅盘后的常乐我净,自在无碍,尽数抛到了受想行识
之外,但觉五蕴皆实,心有挂碍,生大恐怖,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不得渡此泥井之苦
想到悲伤之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第45回)
鸠摩智半晌不语,又暗一运气,确知数十年的艰辛修为已然废于一旦。他原是个大
智大慧之人,佛学修为亦是十分睿深,只因练了武功,好胜之心日胜,向佛之心日淡,至
有今日之事。他坐在污泥之中,猛然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
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
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
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第46回)
这位西域高僧,终于在武功内力尽失之时,在枯井底污泥处,在死亡的
恐惧中,找回了真我,也找回了真理。最后恍然大悟,真正地成了一代高
僧,为佛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化戾气为祥和,正是本书的宗旨。
其他人物,如玄慈、叶二娘终于为自己的情孽与嗔怨而一死解脱;段正
淳风流一生,最终与他心爱的女人死在了一起;妙的是,段正淳的“报应”
不仅是为情而死,而且是他的夫人对他的报复,他唯一的儿子,居然是段
延庆所生。段延庆一生梦想复辟,终究好梦难圆,而落下了一世的骂名,
只因心中尚存一丝人性的光明,不忘“观世音”的恩德,不忍杀不肯认他
为父的儿子,最终飘然远去,也算得上是一种最好的结局了。丁春秋一生
喜好阿谀奉承,最后却在自己招来的徒子徒孙的痛骂声中,身中生死符,
弄得不能生,亦不能死,到少林寺中度其余生去了。阿紫与游坦之,也先
后跳崖,去追寻其一生最大的美梦,对于他们而言,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最
最妙的是,在小说的最后,交待了慕容复坐在离大理不远的一座坟头
上,演其“登基”之戏,做其皇帝之梦。这一结局,一方面是表明此人迷
梦不醒,迷而至痴至疯,这也是他必然的结局;另一方面则是,此人不死,
还在做皇帝之梦,世间的冤孽尚不能就此了结,只要有人还在坟头上做戏,
世间恐怕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看到这个标题,一定有人感到奇怪,前面所说的题旨,难道不是本书的
意义吗?又何来“题旨——意义”一说,是不是故弄玄虚?
当然不是故弄玄虚。题旨是题旨,是作者主观的设计和隐喻;意义是意
义,是小说客观的蕴藏。当然这种意义也非完全脱离其题旨而存在的,所
以只有说“题旨——意义”,这才合适。——小说的题旨,我们已经说了,
是佛学的寓言,即“冤孽与超度”。但小说的思想及其审美意义,却不止
如若将《天龙八部》一书仅仅当成一部佛教哲学经典的演绎、寓言来看,
《天龙八部》写到第48回,即写到段誉在了解自己的身世真相之后,
回到大理,继承王位;保定帝出家,并教导段誉,做皇帝一是要爱民,二
是要纳谏,千万不可在年老之时,自恃聪明,于国事妄作更张,更不可对
邻国擅用刀兵,到此即可结束了。做为一个“写云南大理国”的故事,从
段誉离家走江湖开头,又以段誉归家做皇帝告终,正好是完整的;再则,
作为一部佛学演绎之书,写到大理保定帝避位出家为僧,亦可以算是完满
可是作者又写了第49、第 50两回。而且,在第 49回的开始,似乎换
了一副笔法,写大宋皇宫中太皇太后高氏病危,及宋哲宗赵煦迫不及待地
要自做主张、变法图强。这一段完全是史笔,写的是史实,与原书中的人
或许,作者只是为了章回的整齐,写这最后两回,正好是50回,每卷
但不论怎样,有了这最后两回,无疑使小说更加完整(交待了萧峰、虚
竹的结局),更主要的是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再度升华。——如果说此前的
故事,还只是“冤孽与超度”,即不脱佛家之旨,属于古典文化传统思想
范畴;有了这最后的两回书,则使小说的主题提升到现代意识的崭新层面,
即完成了国际主义、和平主义及人道主义的新的主题。
如果说在此之前,萧峰等人还不过是一般的江湖侠士及武林豪杰,而有
了这两回书之后,萧峰就升华为和平主义及人道主义的真正的人类英雄。
书中的萧峰,原先以为自己是汉人,所以在辽宋冲突之中,明确地站在
汉人的立场上,率领丐帮英雄为保家卫国而战斗,与辽国为敌,立下奇功。
后来突然逆转,萧峰原是契丹人,而中原武林反以他为敌,不仅不让他再
做丐帮之主,还逼得他在中原已无立身之地。他只有回归自己的祖国,做
了南院大王,握有兵权。这时,若按阿紫之意,以及他的父亲萧远山的传
统做法,他完全可以,甚至“应该”率领辽兵南下复仇,将宋人江湖及其
江山打得落花流水。但萧峰却没这样做,甚至,在耶律洪基逼他率兵南下,
并封他为宋王兼平南大元帅时,他反而想要挂印而去;后来被囚,仍然不
改初衷;再后来被救,他更是为辽宋两国罢兵而立下殊勋,不惜“欺君犯
上”,得罪结义兄弟兼辽国之主耶律洪基,最后他只得自杀以全忠义。
萧峰的自杀,使很多人不理解。耶律洪基就想不通:“他到底于我大辽
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
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
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是为什么?”——当场的宋人英雄,
更是难以理解:“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帮助大宋?”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难解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众人
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想来说去,均是不知所云。
这是书中最惊人的一笔。所有的奇异加在一起,也不致于有这件事那么
让人震惊。萧峰之死,成了所有读者心中的最大悲痛。
他之所以要死,是因为他是契丹人,他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他也愿意
对耶律洪基皇帝尽忠,对结义兄长尽义;然而,他又是一位真正的人类英
雄,他同样热爱全人类,不分民族、国别。在民族冲突中,他不想成为民
族的罪人及国家的罪臣,更不忍看到生灵涂炭。所以,他先公后私,先人
类后民族,先民族后朝廷,先朝廷后兄弟。最终只有牺牲自己,才能平息
所有的波澜。更深一层,我们也要看到,在那样的时代,萧峰这样的超越
国家界限的国际主义者,超越民族仇恨的和平主义者,及超越历史的人道
主义者,的确难以被人理解,亦难生存于世。所以唯有一死,以助作者完
萧峰劝辽王罢兵,并牺牲自我,固然是由于他的“君子一诺”(他曾发
誓不杀汉人,但其实他后来在聚贤庄还是杀了汉人);也是由于他虽是契
丹人,但却生长于大宋,是以既爱契丹,亦爱大宋;既有契丹人的英勇,
又有汉人的仁义心肠;但再进一层,还是因为他有这种“双重国籍”的特
殊身份,站在雁门关的交界处、国境线、制高点上,听到了宋人骂辽人为
“辽狗”,辽人骂汉人为“宋猪”;看到了两边的官兵一样的“打草谷”,
一样的残害百姓,一样地把人不当人,从而成了真正的“猪狗”……这使
他真正地悟到了“人之为人”的真谛,也使他真正地超越了民族的立场及
书中有一段话,最能表现萧峰的思想境界,那就是,慕容博要与萧峰父
子谈一笔“交易”,用他的命,换萧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
然而萧峰却不答应。他说“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
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
为?”——这也许还只表明了他的英雄气慨,还有一段——“你可曾见过
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
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第43回)上
面这段话,是萧峰的精神境界的体现,少林寺无名老僧夸他“宅心仁善,
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说得固然也对,即萧峰仍在“佛
但,我们若从金庸小说创作的历程来看,《天龙八部》无疑是对前此小
说主题思想的一种超越。——以前的书,都是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主
题的。无论是郭靖、杨过、张无忌或是陈家洛、袁承志、胡斐,都是汉人
英雄,都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都愿为此而奋斗和牺牲,这当然也了不起。
但萧峰更了不起,他也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却又能更上层楼,以天下苍
生为念,表现出国际主义及和平主义的精神。——这只要听一听书中辽兵
的欢呼,和宋人的感叹,就能明白它比民族、爱国、战斗、牺牲,具有更
崇高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现代意识借佛之形式来表现。
自从写出萧峰这样一个非汉人的大英雄,金庸的小说创作才真正说得上
是超越了武侠小说的传统和极限;超越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局限,以现代
人的深刻思想,对传统进行成功的改造,以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现代的
是以,有人称《天龙八部》是佛家宏旨,也有人称之为现代精神,其实
是二者的成功的结合,且不露痕迹。
有了这两回书,《天龙八部》更接近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
有人说,它就是中国式的《战争与和平》,因为在此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
不论是雅、是俗,都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描写战争而又超越战争的大仁慈、
而且,它不仅描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同时还写了同
一国家、同一民族之内的帮派之间、集团之间的战争;更深入到人性深层,
描写人与自我、理智与欲望本能的更为残酷的战争。
作者通过传奇的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以深刻的笔法,揭露了人性的
奥秘,及其人类种种变态与疯狂的心理和性格,给人类提供了一面独特的、
明亮的镜子,照见人类灵魂世界,反应人类生存的痛苦和悲哀。——说到
镜子,我们不禁想到本书的第24回中,借阿紫之手,给马夫人康敏提供的
一面镜子:“马夫人往镜中看去,只见一张满是血污尘土的脸,惶急、凶
狠、恶毒、怨恨、痛楚、恼怒,种种丑恶之情,尽集于眉目唇鼻之间,哪
里还是从前那个俏生生、娇怯怯、惹人爱怜的美貌佳人?她睁大了双目,
再也合不拢来。她一生自负美貌,可是在临死之前,却在镜中见到了自己
这般丑陋的模样。”——这与其说是她的外形,更不如说是她的灵魂的形
《天龙八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描写了残酷与恐怖,更在于它的怜
悯和慈悲。你可以看成是佛之音旨,更可以看到人道主义的伟大胸怀。
自《神雕侠侣》一书中写到北丐洪七公、西毒欧阳锋这一正一邪的终身
仇敌,在华山之颠相拥、大笑而逝,金庸小说的思想深度便进了一层。不
再仅仅平面地描写人间的正邪善恶,肤浅地表现好人与坏人的故事,而是
深入到人性的深沉隐秘的世界中去,表现“天使与魔鬼一体”的真实的人
性内容。《天龙八部》正是这样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本书作者的立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正邪善恶,人物形象不再黑白分
明。而是对所有的人——包括“四大恶人”,以及慕容博、萧远山、游坦
之、阿紫、王夫人、木红棉、甘宝宝、阮星竹、玄慈……等等恶人、做恶
事的人、犯错误的人,给予伟大的同情与怜悯。甚至连鸠摩这样的坏蛋,
阿紫这样的邪恶之花,也一样给他们出路,让他们感悟,或写出他们天性
中仅剩的一点人性的光亮,让他们生得心安,死得其所。
这样的思想境界,绝非一般的武侠小说所具有。一般的武侠小说,常常
是为血腥而血腥,为残酷而残酷,迎合低级趣味,培养嗜血的魔性,让人
《天龙八部》充分地表现了人道主义的同情与怜悯,却又并不混淆是
非,善恶不分,更不会颠倒黑白。——不少人误以为金庸正邪不分,善恶
不明,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其实,只要看一看本书的第五卷,看
一看书中各色人等的结局和下场便可明白。
同样是死亡,康敏之死,使人及她自己看到的是灵魂的丑恶;段正淳及
他的女人们之死让人感伤;玄慈、叶二娘之死让人震动;阿紫、游坦之之
死让人同情;萧峰之死更让人悲痛和崇敬。……死亡虽是人类的同一归宿,
但它也像一面镜子,照见人格及人的一生,作者在这方面的艺术分寸的把
如何区分佛家宗旨、精神与人道主义的情怀、思想?这是我们要讨论的
不排斥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乃至很大的共同性。众生平等之佛家理
念,与人人平等的现代人文精神,就难以截然区分。佛家的慈悲怜悯,与
现代人文精神也血脉相通。重要的区别,在于出世与入世之分,厌世与爱
世之分,及否定人性与肯定人性之分(或全盘否定与部分肯定之分)。
也许我们能在虚竹这一形象及其人生经历中找到最好的例证。
虚竹是一心一意想当和尚,一心一意坚守佛门之戒,但他遭遇不幸,碰
到了阿紫,又碰到了天山童姥,让他一一破戒:荤戒、酒戒、淫戒、杀生
之戒、自杀之戒……一一都犯了。但,那些都不能认真算数,是因为受到
外界的欺骗或压力,不得不如此,或是无意中如此,并非虚竹本人之愿。
唯一让虚竹自己犯戒、抵挡不住的,是所谓“世间第一大诱惑”,即男
女之欲。终于,在那黑暗的冰窖中,虚竹不由自主,与“梦姑”男欢女爱。
这产生了两个影响,一是虚竹不再忌荤、忌酒;二是从此心中有了“她”。
因而后来有在灵鹫宫中,与段誉“同病相怜”,醉酒、谈情、结拜一幕戏。
虚竹因此而终于被逐出少林寺,离开佛门。
但,他的人格形象,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作者还为他安排了——出人意
料地——与“梦姑”重会,并结为夫妻的美妙结局,这显然不符合佛家宗
旨,但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而这正是本书超越佛家精神局限的最好的例
再回过头来看段誉。他也算得上是佛门俗家弟子,自幼相信佛道,并因
真正地信佛,而不愿意学习杀人的武功,以至于离家出走。他在江湖中的
遭遇十分奇特,但很少违背佛家宗旨,只有对王语嫣的痴情,却是用任何
佛理也无法“解脱”。他的痴情虽然受尽了别人的奚落与鄙视,自己也无
数次反省和自责,作者也时常调侃和幽默。但,在大的关节处,作者对段
誉的痴情,却显然抱着同情和尊敬的态度,并为他大开绿灯,使之获得圆
满的结局。一是让王语嫣在枯井底、污泥处回心转意,离开无情的慕容复,
而投入深情的段誉的怀抱;二是让段誉成为段延庆的儿子,以便绕过乱伦
的深渊。作者之所以如此,正是其明确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佛家讲贪、
嗔、痴是“三毒”,自然包括“痴情”;佛家要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
无不包括“戒色”,但段誉这位佛家子弟却能痴情而不造孽,好色而获认
可,无疑是拜人道主义思想所赐。
萧峰的师父玄苦虽然是少林寺的高僧,但玄苦只教武功,不教佛学,所
以萧峰始终是俗世的英雄。他的思想境界虽然无疑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
响,但其最后的升华,却是作者的一种有分寸的“提拔”。对此,我们在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即从肯定人的个性、尊严、利益的角度,从自由、
平等、博爱的角度,我们能在《天龙八部》中看到更丰富、更新颖的思想
内容,这未必是小说的题旨,但却无疑是它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更能说明《天龙八部》的妙处及其艺术成就。
二、天龙八部主要讲的是什么
1、北宋年间,辽、夏侵宋,天下第一大帮丐帮领导中原武林抗击。豪气干云、武功卓绝的丐帮帮主乔峰,被康敏指为契丹人而被中原武林所不容。乔峰四处求证,先后与大理世子段誉和少林弟子虚竹结义,却屡遭奸人陷害,更错杀红颜知己阿朱。
2、在成为辽南院大王后更被中原武林唾弃,终与天下英雄大战一场并决裂,以死明志。风流倜傥、豁达开朗的段誉逃避习武却屡获奇功;先后留情于木婉清、钟灵,却痴恋貌若天仙的王语嫣,最后痴情动天,终得美人芳心。
3、天性纯良、宅心仁厚的虚竹,因缘契合,成就了与梦姑的一段奇缘,成为西夏驸马,以及全部由女性组成的灵鹫宫的掌门人。几人的不同际遇、情感上的纠葛共同构成了大义情操、壮士英雄的豪情壮志、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
4、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的社会背景大多在朝代更迭时期,这种时期不但矛盾尖锐,而且突然因素很多,这样就给小说的情节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使得故事变得复杂。
5、在《天龙八部》中,正是因为宋辽对峙的社会大局,让慕容博看到了复国的机会,才用谎言制造了雁门关的悲剧,进而直接影响到了萧峰等后一代人的命运。其次,原本用来维持社会安定的封建正统思想也因为乱世而变成了杀人的缘由和工具。
6、乔峰的悲剧既不是性格悲剧,也不是命运悲剧,而是社会悲剧。其根源正是封建正统观念。因为乔峰正是孔夫子口中的“夷狄”之民,乔峰峰一步步地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文化怪圈。
三、天龙八部佳词佳句
1.求《天龙八部》里的好句好段
下面这段很经典,揭示了大理段式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复杂关系段延庆冷笑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提起钢杖,便向段誉胸口戳了下去。
下面这段很经典,揭示了大理段式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复杂关系段延庆冷笑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提起钢杖,便向段誉胸口戳了下去。
忽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说道:“天龙寺外,菩提树下,化子邋遢,观音长发!”段延庆听到“天龙寺外”四字时,钢杖凝在半空不动,待听完这四句话,那钢杖竟不住颤动,慢慢缩了回来。他一回头,与刀白凤的目光相对,只见她眼色中似有千言万语欲待吐露。
段延庆心头大震,颤声道:“观……观世音菩萨……”刀白凤点了点头,低声道:“你……你可知这孩子是谁?”段延庆脑子中一阵晕眩,瞧出来一片模糊,似乎是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月圆之夜。那一天他终于从东海赶回大理,来到天龙寺外。
段延庆在湖广道上遇到强仇围攻,虽然尽歼诸敌,自己却也身受重伤,双腿折断,面目毁损,喉头被敌人横砍一刀,声音也发不出了。他简直已不像一个人,全身污秽恶臭,伤口中都是蛆虫,几十只苍蝇围着他嗡嗡乱飞。
但他是大理国的皇太子。当年父皇为奸臣所弑,他在混乱中逃出大理,终于学成了武功回来。
现在大理国的国君段正明是他堂兄,可是真正的皇帝应当是他而不是段正明。他知道段正明宽仁爱民,很得人心,所有文武百官,士辛百姓,个个拥戴当今皇帝,谁也不会再来记得前朝这个皇太子。
如果他贸然在大理现身,势必有性命之忧,谁都会讨好当今皇帝,立时便会将他杀了。他本来武艺高强,足为万人之敌,可是这时候身受重伤,连一个寻常的兵士也敌不过。
他挣扎着一路行来,来到天龙寺外,唯一的指望,是要请枯荣大师主持公道。枯荣大师是他父亲的亲兄弟,是他亲叔父,是保定帝段正明的堂叔父。
枯荣大师是有道高僧,天龙寺是大理国段氏皇庙的屏障,历代皇帝避位为僧时的退隐之所。他不敢在大理城现身,便先去求见枯荣大师。
可是天龙寺的知客僧说,枯荣大师正在坐枯禅,已入定五天,再隔十天半月,也不知是否出定,就算出定之后,也决计不见外人。他问段延庆有甚么事,可以留言下来,或者由他去禀明方丈。
对待这样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臭叫化,知客僧这么说话,已可算得十分客气了。但段延庆怎敢吐露自己的身份?他用手肘撑地,爬到寺旁的一株菩提树下,等候枯荣大师出定,但心中只想:“这和尚说枯荣大师就算出定之后,也决计不见外人。
我在大理多逗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险,只要有人认出了我……我是不是该当立刻逃走?”他全身高烧,各处创伤又是疼痛,又是麻痒,实是难忍难熬,心想:“我受此折磨苦楚,这日子又怎过得下去?我不如就此死了,就此自尽了罢。”他只想站起身来,在菩提树上一头撞死了,但全身乏力,又饥又渴,躺在地下说甚么也不愿动,没了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求死的勇气。
当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一个白衣女子从迷雾中冉冉走近……林间草丛,白雾弥漫,这白衣女子长发披肩,好像足不沾地般行来。她的脸背着月光,五官朦朦胧胧的瞧不清楚,但段延庆于她的清丽秀美仍是惊诧无已。
他只觉得这女子像观音菩萨一般的端正美丽。心想,“一定是菩萨下凡,来搭救我这落难的皇帝。
圣天子有百灵呵护。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你保佑我重登皇位,我一定给你塑像立庙,世世供奉不绝。”
那女人缓缓走近,转过身去。段延庆见到了她的侧面,脸上白得没半分血色。
忽然听得她轻轻的、喃喃的说起话来:“我这么全心全意的待你,你……却全不把我放在心上。你有了一个女人,又有一个女人,把我们跪在菩萨面前立下的盟誓全都抛到了脑后。
我原谅了你一次又一次,我可不能再原谅你了。你对我不起,我也要对你不起。
你背着我去找别人,我也要去找别人。你们汉人男子不将我们摆夷女子当人,欺负我,待我如猫如狗、如猪如牛,我……我一定要报复,我们摆夷女子也不将你们汉人男子当人。”
她的话说得很轻,全是自言自语,但语气之中,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怒意。段延庆心中登时凉了下来:“她不是观世音菩萨。
原来只是个摆夷女子,受了汉人的欺负。”摆夷是大理国的一大种族,族中女子大都颇为美貌,皮肤白嫩,远过汉人,只是男子文弱,人数又少,常受汉人的欺凌。
眼见那女子渐渐走远,段延庆突然又想:“不对,摆夷女子虽是出名的美貌,终究不会如这般神仙似的体态,何况她身上白衣有如冰绡,摆夷女子哪里有这等精雅的服饰,这定然是菩萨化身,我……我可千万不能错过。”他此刻身处生死边缘,只有菩萨现身打救,才能解脱他的困境,走投无路之际,不自禁的便往这条路上想去,眼见菩萨渐渐走远,他拼命爬动,想要叫唤:“菩萨救我!”可是咽喉间只能发出几下嘶哑的声音。
那白衣女子听到菩提树下有响声发出,回过身来,只见尘土中有一团人不像人、兽不像兽的东西在爬动,仔细看时,发觉是一个遍身血污、肮脏不堪的化子。她走近几步,凝目瞧去,但见这化子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伤口,每处伤口中都在流血,都有蛆虫爬动,都在发出恶臭。
那女子这时心下恼恨已达到极点,既决意报复丈夫的负心薄幸,又自暴自弃的要极力作贱自己。她见到这化子的形状如此可怖,初时吃了一惊,转。
星宿:行到毒云惨淡处,尘看天地同寿时明教:光明圣火洞地来,燃尽人间不平事逍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丐帮: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峨眉:不见青丝红颜老,只留正气满乾坤少林:武林北斗君须记,看我横戈云上行武当:征袍漫卷南岩下,青锋三尺笑红尘天龙:安得天龙三百万,为君谈笑静湖沙天山:借问梅花何处是,风吹一夜满天山天龙八部神器:42级——92级神器:熔金落日刀:赤练盘恒待落日,铁松熔心段金石。
碧海银涛环:碧海青天勿相送,暖玉青丝挂银环。秋水无痕剑:长剑当向秋水诉,颇觉斗量无痕风万壑松风扇:万壑松风知客来,摇扇抚琴待留声。
86级——96级神器:星移无痕剑:苍穹无极待星移,往事幕幕去无痕。含光弄影剑:碧池含光映残月,挂枝弄影舞双碟。
碎情雾影环:玄冰透影碎如屑,断崖雾隐绝情花。楼主很抱歉,其他门派的86神器没有找到。】
102级神器:大夏龙雀:龙御九霄乘风舞,铜雀乱箭逝流火。大商尘影:把盏笑看前尘缈,鹤影仙踪自逍遥。
大周岚夜:秋岚点碎寒花葬,氤氲烟起夜未央。大秦锋镝:青锋冷彻凝寒雪,鸣镝破空惊夜月。
大汉弘纲:安得壮士行弘纲,再平水土犀奔茫。大晋星痕:星坠孤城天有泪,月映瀚海碎无痕。
大隋凝霜:小楼一夜凝香雪,空里流霜不觉飞。大唐昆乐:玉碎昆山起惊雷,烟横华岳朔风摧。
大宋君岑:君为卿故正岑寂,尘掩玉筝画堂空。大燕韵章:冷月清清葬花魂,把酒当歌只一人。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彀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悔计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苏幕遮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千万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馀字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外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群英洞仙歌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人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胡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深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段誉与朱丹臣对答朱: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段: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朱丹臣劝段誉所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段正淳思秦红棉所吟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枯荣为保定帝剃度所吟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现难思刹鸠摩智见枯荣所吟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阿碧所唱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双飞燕凤凰巢稳许为乡潇湘烟瞑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为谁归来为谁去主人恩重珠帘卷曼陀山庄云锦楼对联漆叶云差密茶花雪如妍段正淳写与阮星竹含羞倚醉不成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扫地僧所念咄!四手互握内息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段正淳写与王夫人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刀白凤念与段延庆天龙寺外菩提树下化子邋遢观音长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电影中曾引用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明教大夏龙雀龙御九霄乘风舞,铜雀乱箭逝流火武当大商尘影把盏笑看前尘缈,鹤影仙踪自逍遥峨嵋大周岚夜秋岚点碎寒花葬,氤氲烟起夜未央丐帮大秦锋镝青锋冷彻凝寒雪,鸣镝破空惊夜月天龙大汉弘纲安得壮士行弘纲,再平水土犀奔茫星宿大晋星痕星坠孤城天有泪,月映瀚海碎无痕天山大隋凝霜小楼一夜凝香雪,空里流霜不觉飞少林大唐昆岳玉碎昆山起惊雷,烟横华岳朔风摧逍遥大宋君岑君为卿故正岑寂,尘掩玉筝画堂空熔金落日刀赤练盘恒待落日,铁松熔心断金石碧海银涛环碧海青天勿相送,暖玉青丝挂银环秋水无痕剑长剑当向秋水诉,颇觉斗量无痕风万壑松风扇万壑松风知客来,摇扇抚琴待留声星宿:行到毒云惨淡处,尘看天地同寿时明教:光明圣火洞地来,燃尽人间不平事逍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丐帮: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峨眉:不见青丝红颜老,只留正气满乾坤少林:武林北斗君须记,看我横戈云上行武当:征袍漫卷南岩下,青锋三尺笑红尘天龙:安得天龙三百万,为君谈笑静湖沙天山:借问梅花何处是,风吹一夜满天山黑夜降临:夜黑独醉深秋里,红颜淡笑在梦中仙羽凝月:曲仙羽传玉笛,四周云锦拥金月翠竹悠悠:人生如竹可鸣笛曲,人生如竹可入诗画紫陌红尘:有缘千里来相聚,花前月下共此时紫魅幻影:紫气朦胧魅影生,似真似幻莫与争萧峰阿朱:兄弟情深悲欢共,夫妻恩爱生死同月兔苍狼:苍原月色仰天哮,广寒门前诉衷肠疏狂暗香:疏狂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春风余雪:春风流细柳,余雪度新年万紫千红: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梁鸿孟光:千金闺秀君不见,荆钗布裙隐仙山雪羽霜衣:飞雪如烟落霜衣,西风抚羽驭风归蛊惑江湖:腥风血雨亦无尽,谁知江湖何日休仙侣情缘:红烛过半春宵暖,今生愿做化蝶飞黄金战甲:将军一声震天吼,金甲战神下九州清风怡江:清风有情君意惬,梦徊怡江待心缘才子佳人:粉墨一生何相求,鸾配凤翅舟上求黯淡雕灵:雕狂半世黯残生,灵戏沧海淡古钟暗夜百合:浓情蜜意暗幽思,西山彩凤待金凰苗域风情:身着银铃配银环,幽光缥缈金丝缠粉墨人生:今生戏为他人世,一点粉墨化凝装段誉语嫣:锦衣如绢情脉脉,如水婵娟共此生鸾凤和鸣:夜同寝,昼同行,不离不弃,似鸾凤和鸣山盟海誓: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永恒钻戒:钻石恒久远,此情永流传结婚戒指:身无彩霞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明教:光明圣火动地来,燃尽人间不平事; 2、天山:借问梅花何处是,风吹一夜满天山; 3、星宿:行到毒云惨淡处,尘看天地同寿时; 4、逍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5、丐帮: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 6、峨眉:不见青丝红颜老,只留正气满乾坤; 7、少林:武林北斗君须记,看我横戈云上行; 8、天龙:安得天龙三百万,为君谈笑静湖沙; 9、武当:征袍漫卷南岩下,青锋三尺笑红尘; 10、慕容:燕皇风采尤若存,血染银盔马踏缰。
《天龙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
星宿:行到毒云惨淡处,尘看天地同寿时。
明教:光明圣火洞地来,燃尽人间不平事。逍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丐帮: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峨眉:不见青丝红颜老,只留正气满乾坤。
少林:武林北斗君须记,看我横戈云上行。武当:征袍漫卷南岩下,青锋三尺笑红尘。
天龙:安得天龙三百万,为君谈笑静湖沙。天山:借问梅花何处是,风吹一夜满天山。
星宿:行到毒云惨淡处,尘看天地同寿时。明教:光明圣火洞地来,燃尽人间不平事。
逍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丐帮: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
峨眉:不见青丝红颜老,只留正气满乾坤。少林:武林北斗君须记,看我横戈云上行。
武当:征袍漫卷南岩下,青锋三尺笑红尘。天龙:安得天龙三百万,为君谈笑静湖沙。
天山:借问梅花何处是,风吹一夜满天山。
其实《天龙八部》的回目就是一首词你看下行不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毂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谁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糊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1、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龙记》
2、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书剑恩仇录》
3、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天龙八部》
4、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5、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射雕英雄传》
6、相思无用,惟别而已。别期若有定,千般煎熬又何如?莫道黯然销魂,何处柳暗花明?——《神雕侠侣》
7、我是一文不值,狗屁不如。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闻!——《鹿鼎记》
8、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9、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倚天屠龙记》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天龙八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