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1、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有着多重美好寓意的节日。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2、重阳节的名称来自于《易经》,是根据《易经》中的记载而来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而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共有两个“九”,这叫两九相重,所以叫作重阳。
3、而在民间,则称之为“重九”,并且取“九”在数字中最大、最长、最久之意,又结合“九九”的谐音“久久”,从而赋予“重阳”为长久、长寿的美好寓意。
4、由此可见,我国在古代就有在重阳节“敬老”的习俗。
5、据汉代资料记载,在农历九月九日,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令人长寿”。这就说明,在汉朝的时候,重阳节就已经有了“求寿”的风俗与含义了。
6、其实,不管是插茱萸的习俗,还是饮菊花酒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治病,说到底就是为了求得长寿。
7、关于饮菊花酒习俗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他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戚夫人身边的宫女贾佩兰也被赶出宫门,嫁给一个农夫为妻。她将宫内的重阳习俗在乡间传播开来,适应了当时人们重阳节求长生的心理,渐渐形成了全国的重阳风俗。
8、由此可见,重阳节还有追求长寿的美好寓意。人们希望延年益寿,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愿,并将其寄托到节日之中去,表明这是将其当作一种美好的理想来追求的。
9、在古代,重阳节还有着登高的习俗。古人认为,上山登高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此时也正好是山间的野果药材成熟的季节,爬山登高就有着追求健康、收获希望的寓意。
10、此外,重阳节还有着吃重阳糕的习俗,因为“高”与“糕”是谐音,因此,吃“重阳糕”就寄寓着步步高的美好意义。
11、由于重阳节在古代就含有长寿之意,同时这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尊老敬老”的美好寓意就越发明显。
12、公元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使得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13、如今,重阳节还被人们称为“老人节”。重阳敬老的习俗成为了新的时尚了。
14、最后说一句,重阳节到来之际,在尊老敬老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重阳节的其他习俗与美好寓意,比如追求健康长寿,到户外享受赏菊带来的美好感受!
二、重阳节的寓意
1、重阳节的寓意有敬老、敬祖、感恩等。
2、在很久之间,民间就有在重阳节登高祈福、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说明了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除了祭祖的意义外,重阳节还代表着思念、团聚,现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风气。
4、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5、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6、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阳节
三、重阳节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重阳节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有吉祥幸福光明、长寿、祭祖与敬老、登高赏秋、感恩。
九为阳数,在古老的《易经》中,九被认为是吉祥、幸福和光明的象征。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因此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主要是对中华民族的一些老人进行祝福,希望他们可以活得长久、健康长寿。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原本是一种祭祀活动,具有祭祀祈祷风调雨顺的意义。在民间,人们会在重阳节祭祖、拜神,感谢祖先的庇佑。同时,重阳节也是推行敬老活动的好时机,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风气。
重阳节正值秋天,此时天气晴朗,景色宜人,适合登高赏景。古人会在重阳节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宴祈寿,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抒发诗意。
重阳节是感恩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个日子里感谢祖先的恩赐、感激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表达了对亲朋好友、同事的感激之情。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重阳节的美好寓意和重阳节的真正意义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