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民调显示马克龙赢得法国总统大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克龙在法国总统大选中是否获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马克龙赢得 2022 年法国总统选举,未来任职期间会面临哪些挑战
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在24日的总统选举第二轮决战中,再次战胜极右候选人勒庞,成功连任。
挑战远不止于此。勒庞极右派势力的强大,成为马克龙组建新政府的一道“拦路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他各类内政改革的持续考验,让他未来的日子不会很轻松。
疫情挑战
连任之后最为紧迫和直接的挑战是抗击新冠疫情。新冠疫情持续近两年,法国官方和民间都经受了持久的防疫压力。官方推动的防疫政策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然而,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毒株来袭,令法国的疫情再度严峻。法国政府希望用疫苗通行证取代现有的健康通行证,试图以此进一步推动民众接种疫苗,遏制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减缓医疗系统的压力,渡过感染病例猛增的难关。
议会选举压力
马克龙连任后,首先要面对的法国国内急迫事务便是6月的议会选举。同时,随着马克龙将开启下一个5年任期,新政府也将会组建。
极左翼党派“不屈的法兰西”和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在2017年议会选举中分别获得17席和8席。“不屈的法兰西”领导人梅朗雄和代表“国民联盟”的勒庞已分别强调将备战议会选举,谋取更多席位,挑战马克龙阵营。梅朗雄更进一步呼吁选民为其阵营投票,使他成为总理。
议会选举也要经过两轮投票,这将考验马克龙阵营的基层力量。国民议会负责立法进程,如果马克龙阵营失去对议会的掌控,政府法案的通过或将面临不小阻碍,因此议会选举对于马克龙来说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六月,将会是法国政坛内部各个党派之间争夺势力范围、抢占政治地盘的又一场激烈大战。
调和国内矛盾
在法国国内,马克龙因亲商业、重效率的政策主张和金融家的经历,而被反对者打上“富人的总统”标签,“黄马甲”运动、反疫苗运动等均表明其在国内推行政策遭遇重重阻力。当前,法国民众经济状况普遍遭遇能源成本飙升、通胀持续走高、贫富差距扩大等挑战,马克龙在稳民心与促改革、节收支等目标之间平衡和腾挪的空间将更趋有限。
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法国目前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马克龙胜选连任无疑将有助于法国在欧盟继续承担关键角色。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多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已分别祝贺马克龙胜选。
距离法国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结束尚有两个月时间。马克龙在开启新的总统任期后,会否在法国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内作出进一步的相关安排,旨在彰显法国在欧盟中的重要作用,也将受到外界关注。
应对国际挑战
而在外部环境方面,俄乌冲突将欧盟彻底推到俄罗斯的对立面和美国的身边,欧洲经济复苏和战略自主的目标,已经被全面制裁和反俄政治所“绑架”,欧盟成为各大国之间“一支自主力量”的愿景正在日益远去。重新校正定位,调整对外关系,将是大选胜利者不得不解决的困局。
俄乌冲突已持续两个月,马克龙作为目前能够同时与普京和泽连斯基保持对话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势必会在推动对话、防止冲突扩大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马克龙的成功连任,有望促使法国进一步保持内外政策的延续性,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都可谓起到稳定作用。
可以说,在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的当下,法国人民作出了合理的历史抉择。面对竞争力不断下降、内部分歧加深的法国,面对战略焦虑、民粹势力趁乱而起的欧洲,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博弈严峻复杂的世界,都是一件幸事。
马克龙在法国总统大选中是否获胜
民调统计
法国大选落幕,初步出口民调显示,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以超过65%的得票率赢得大选,最终结果将于10日公布。
早前民调预计,马克龙将以20%以上的明显优势击败勒庞,成为自拿破仑以来法国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也成为打破法国最近数十年来”左右翼轮流坐庄“传统政治的第一人。
政坛新星
马克龙现年39岁,样貌英俊,拥有众多女性粉丝,被称为法国政坛新星。据Madmoizelle网站最近的调查显示,现年39岁的马克龙是法国女性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政治人物,远超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帅气的法国前财长弗朗索瓦巴鲁安。
意外崛起
马克龙的崛起可谓一个十足的”意外“。2016年12月,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宣布参加竞选的他当时的支持率还未达到20%。而进入2017年后,伴随着过于激进左翼社会党候选人阿蒙的出炉以及菲永出现政治危机,宣称要弥合左右两派的马克龙越来越受到法国民众欢迎。
马克龙有何良机良策当选法国总统
5月8日,法国内政部公布投票结果,马克龙以66.1%的得票率赢得法国大选。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已于当地时间7日晚发表演说,承认败选的同时也表示已创造历史。这次选举大戏,终究未有“黑天鹅”飞出而平稳落幕,但法国政局的未来走势却难言平静。
良机、良策助力胜选
第一,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法国政坛正处在新旧交替的转折节点。传统左右翼两大政党斗争的形式逐渐过时,政治体系难以跟上社会演变。主流大党轮流执掌权力却无一能拿出有效的社会“良药”,平庸的政策主张无法容纳选民日益多样化的政治诉求。因此,求变和愤怒心理主导选举过程,为标榜革新的马克龙提供了机遇。同时,左翼正统候选人奥朗德退选,阵营主推的阿蒙向极左发展难以站稳阵脚;而中右翼强势候选人菲永则陷入空饷门难以脱困、却又不愿主动抽身。第二轮中对极端政党的联合阻击也使马克龙成为唯一选择。
第二,从自身因素看,马克龙的竞选策略果决,政治纲领得当。他出身于民意一路走低的社会党,敏锐地意识到精英政客变革的紧迫性,在关键时期摆脱传统政党机器束缚,成立独立政治运动“前进”。独立组党,使其既摆脱了左翼历史包袱,又可继续利用在左派政坛积累多时的强力人脉,凭藉年轻、积极的正面形象,逐渐占据了此次总统大选中的有利地位。
第三,马克龙的竞选立场属“中间站位,多面讨好”。他高举变革大旗,是左翼合情合理的候选人,是中间派属意人选,同时也成为中右翼选民的理想替代者。其政治纲领以“自由”与“保护”为主线,既要国退民进,激发市场活力;又强调维持脆弱阶层的社会保障水平,推崇社会公平正义。既表现出明确的亲欧态度,强调与欧盟合作;又提出欧盟“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刻。这种实用主义策略,顾及到大多数国民的忧虑,求取了“左、中、右”,“上、中、下”多层选民的诉求最大公约数。
正是因为以上几点,马克龙当选。虽然马克龙赢得了选举,但其艰苦战役实则刚刚开始。66.1%的高支持率所面对的是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选举战绩的跃进─玛丽娜.勒庞获得了33.9%的选票,两倍于2002年老勒庞第二轮选举的战绩;更不用说本次选举弃权率达1969年以来最高,很多选民为“抵抗极右翼上台”不得不选择马克龙。因此,仍需谨慎判断其所获支持的有效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