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郑和下西洋最远(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七月网4630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最远(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1407年7月也就是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令郑和率领大部队乘坐海船出海远航。他们的阵势非常庞大,大约有二百四十多条官船,跟随的人员大致就有两万多名。访问的国家也有三十多个,这些国家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

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之间的交流。几次下西洋的经历让郑和体力透支,在最后一次下西洋回国的途中,他因为过度劳累逝世了。民间也有故事将郑和下西洋的经历称作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过爪哇,苏门答腊、天方、古里等国家,到达最远的地方就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了。

扩展资料: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郑和船队抵达福建长乐港,在长乐停留约半年,在此期间,郑和曾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和州府官员,到福建湄州屿,卖办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宫。

又在长乐县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长乐天妃宫,十一月建成,树立《天妃灵验之记》碑,并铸造铜钟一口,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这次航行,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最远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一说郑和在这次航行的过程中去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即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域外存在不同看法。李约瑟曾引地图学家弗拉·毛罗所言,称1420年郑和舰队已越过好望角。澳大利亚人菲茨拉德认为,郑和的船队有可能到达澳大利亚西北的达尔文港。.马来西亚学者祖菲加提出,郑和舰队于1422年到达了南极。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又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且先于西方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其证据包括所谓郑和船队绘制的世界地图、《异域图志》所绘制的各地动物、考古证据以及DNA分析等。刘钢收藏的《天下全舆总图》。刘钢称该图是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他本人又撰写了《古地图密码》一书加以论证。中国学界对上述外国学者的观点普遍持否定态度,尤其反对孟席斯的观点。”

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郑和自1405年至1433年,率领庞大的船队,历时28年,七下西洋,航程十余万海里,先后出使亚、非两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主要线路是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西亚、非洲地区,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即今肯尼亚、坦桑尼亚、索马里一带。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动机,近百年来,曾经有过各种猜测和考证。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明成祖的靖难之役,名义上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所谓奸臣,朱棣在靖难之役获胜后,向京城(今南京)军民发布公告:"固守封地的藩王因左班奸臣挑唆导致骨肉被其残害,所以不得不起兵诛杀他们,以此来扶持江山社稷和保安亲藩。今次拟定的京城奸臣,有罪者不敢赦免,无罪者不敢诛杀,如若误伤受到牵连又祸及到伤亡,绝非靖难本意。"按照这个理由靖难成功后,如果皇帝安然无恙,朱棣还是皇帝的臣子(当然朱棣肯定不会让皇帝安然无恙的)。但是没想到朱棣的军队进入南京后,建文帝在皇宫放火,建文帝本人不知所终;从此其下落成为谜团。

这就尴尬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朱棣就算当上皇帝也是心里不安,毕竟建文帝才是正统。所以朱棣入城后,派人找出一具尸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随后六月二十日,以天子礼葬朱允炆,造成建文帝已死的假象。朱棣随后在朝臣的劝进下当上皇帝。而朱允炆的下落成为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毕竟自己得位不正。如果某天建文帝回来,那么朱棣皇位势必受到威胁。因此朱棣派人四处搜寻建文帝的踪迹,一路是郑和下西洋。而另一路是胡濙密访江浙一带。

另一种说话是郑和下西洋极有可能是朱棣的一项形象工程,和修订《永历大典》一样,朱棣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帝,派舰队到外国去武装巡游。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经常巡视天下,最后还死在途中,乾隆皇帝也极尽奢华七下江南,秦始皇和乾隆是向天下人显示皇权的威仪,而朱棣却是向外国人去宣示,更牛气。郑和是朱棣的心腹,当年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郑和就跟了朱棣,郑和是个孤儿,从小就在燕王府长大,对朱棣忠心耿耿,长大后又跟从朱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所以朱棣对他信任有加,让他指挥庞大的舰队七下南洋,彰显了大明帝国的军威和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