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gb2626是什么标准口罩,以及口罩gb2626是什么标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gb26262019标准是什么口罩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细细分析:首先要预防病毒的口罩,有个重要指标就是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性。医用外科口罩使用的技术标准是YY0469,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性大于等于30%。
而GB2626的口罩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性有三种,KN90大于等于90%;KN95大于等于95%;KN100大于等于99.97%。我们常说的N95口罩其实说的就是GB2626的KN95口罩。
GB19083口罩一般是医用防护口罩,使用场景在发热门诊和病人直接接触的地方,需要配合护目镜等装置使用。同样也分为三类,不过医用防护口罩的三类是叫做级,1级;2级;3级。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非油性过滤性的指标大于GB2626符合KN标准口罩的三个级别。最低的1级相当于KN95,这也是比较推荐KN95口罩的原因。医用外科口罩就不提了,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性大于等于30%就落后一大截(专家说买不到KN95的,医用外科口罩也可以,戴了比不戴强)。
下表可以看出,预防病毒,从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性指标看,GB2626=GB19083>YY0469。不同之处在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多了血液穿透以及表面抗湿性等指标,为医疗工作者在手术中血液飞溅体液飞溅等提供保护。
综上所述,up主来总结下。普通人预防病毒角度,GB2626和GB19083完全一致。如果您在意表格中GB19083多出来的防液体要求,我只想说:您得戴护目镜穿生化服,毕竟这个病毒是可以从眼睛传播的。
up主温馨提醒:有关呼气阀。健康人实在买不到不带呼气阀口罩的,可以佩戴呼气阀口罩保护自己,同样标准下,两种口罩防护效果一样。疑似生病要去医院等公共场所看病的小伙伴们,一定不要佩戴带有呼气阀的口罩。您瞧瞧人家红十字会采购都有标明,医用耗材要无气阀的。
gb2626-2006是什么标准口罩
民用n95
gb2626是《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是一个口罩的国家标准编号,属于民用级别,不属于医疗级别。即俗称的“民用n95”口罩(还有医用n95口罩),平时不接触病患,或者不在高危环境中用这个级别的即可。
口罩从防护效率由低到高大概可以分为:
一、医用口罩,这是最常见的。
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级别更高一点,可以防颗粒物,尤其是喷溅的、短暂的液体、有防喷溅、渗透,抗湿的功能,包括一些细颗粒。
三、防颗粒物口罩,对于一些病毒的过滤效率要大于95%。
四、医用防护口罩,一般都是专业人员用的。
错误戴口罩方法:
1、公共场所完全不戴
一些空间密闭公共场所如公交、地铁、商场等,人流量大,会存在大颗粒灰尘和病菌,建议坚持佩戴。还有人从办公楼到食堂、家中到地铁站等短时间就图省事不戴口罩。或许偶尔几次无所谓,时间长了,还是有一定风险。
2、一味追求防护效果
有人说,套在头上的口罩比挂耳朵上的防护效果好。专家表示,这种口罩密闭性确实更胜一筹,但更适合锅炉工、化工厂等危险作业时使用,日常防霾有些夸张,尤其是孕妇、小孩和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不建议戴此种口罩。
3、长时间佩戴
密闭性较好的口罩长时间佩戴,会影响呼吸功能,易让人产生胸闷等不适,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佩戴最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半小时左右就应摘下来换换气。此外,在摘戴过程中,尽量不要将口罩内层裸露在外,会接触外界脏空气,降低口罩使用寿命。
4、咳嗽、喷嚏不摘口罩
咳嗽或打喷嚏时,呼出的大量热气和唾液会弄湿口罩,其阻隔病菌的作用会降低,防护性变差。建议将口罩摘下,咳嗽或喷嚏后再佩戴。
口罩gb2626是什么标准
口罩GB2626分为GB2626-2006和GB2626-2019两种,GB2626-2006又叫做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19又叫做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这两种分别在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密性、呼气阀情况、实用性能、清洗消毒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标准,具体如下:
1、GB2626-2006是一个口罩的国家标准编号,属于民用级别,不属于医疗级别。即俗称的“民用n95”口罩(还有医用n95口罩),平时不接触病患,或者不在高危环境中用这个级别的即可。
①呼气阻力:所有类型和级别的呼吸器面罩≤250Pa。
②吸气阻力:所有类型和级别的呼吸器面罩≤350Pa。
③气密性:未考虑一个面罩有多个呼气阀的情况;检测气密性时呼气阀为水平状态。与典型使用状态不符没有要求样品与检测装置之间应气密。
④实用性能:无规定。
⑤清洗消毒:未考虑产品宣称过滤元件可清洗或消毒的情况
2、2020年7月1日,GB2626-2019将正式实施,将对KN95型口罩在呼吸阻力、气密性、实用性能、清洗和消毒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能反映口罩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①呼气阻力:带呼气阀的各类面罩≤150Pa;
②吸气阻力:无呼气的随弃式罩:KN90/KP90:≤170Pa;KN95/KP95:≤210Pa;KN100/KP100:≤250Pa带呼气间的随弃式面罩:KN90/KP90:≤210Pa;KN95/KP95:≤250Pa;kN100/KP100:≤300Pa可更换式半面和全面罩:KN90/KP90:≤250Pa;KN95/KP95:≤300Pa;KN100/KP100:≤350Pa;
③气密性:未增加对一个面罩有多个呼气阀情况下应做出的要求:检测气密性时呼气阀改为垂直状态;增加要求样品与检测装置之间应气密;更改检测方法为在249Pa负压条件下呼气阀泄漏气流量不应大于30mL/m3。
④实用性能: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难以评价的性能,由受试者佩戴呼吸器,模拟实际应用状态下的一些动作,然后对使用感受提供主观评价。在温度为16℃~32℃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环境中进行检测。
⑤清洗消毒:对产品设计允许过滤元件可清洗或消毒后重复使用的产品增加要求:在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部分:要求提供适用的颗粒物具体特性和/或范围;可清洗或消毒的最大次数,供使用者判断是否继续有效或更换的方法;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方法做预处理后满足过滤效率、泄漏性和吸气阻力的要求。
法律依据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规定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本标准与GB2626-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从《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调整为《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删除了“烟”“雾”“微生物”三项术语,增加了“穿透率”“佩戴气密性检查”“指定防护因数”“计数中位径”“质量中位径”“空气动力学粒径”和“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径”七项术语
修改了各类呼吸器的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要求;
修改了呼气阀气密性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将呼气阀盖的称呼调整为呼气阀保护装置;
修改了对各类呼吸器的视野要求;
增加了对制造商声称过滤元件可清洗和/或消毒后重复使用的产品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