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百分表的使用方法,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口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百分表的具体使用方法
百分表的工作原理,是将被测尺寸引起的测杆微小直线移动,经过齿轮传动放大,变为指计在刻度盘上的转动,从而读出被测尺寸的大小。百分表的构造主要由3个部件组成:表体部分、传动系统、读数装置。
正由于如此,他其实就是固定在你要测量的物体(一般都是旋转的规则物体,比如圆柱体)上,然后固定好表,旋转,如果物体是规则的,而且固定的位置准确,偏差应该为0,使用时比如加工物体,一般在一个限度内的偏差都是可以容忍的,,就是误差了。。。因为事实上你很难实现让他偏差为0
百分表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
当技术工人进行轴测的时候,就是以指针摆动最大数字为读数(最高点),测量孔的时候,就是以指针摆动最小数字(最低点)为读数。 检验工件的偏心度时,如果偏心距较小,把被测轴装在两顶尖之间,使百分表的测量头接触在偏心部位上(最高点),用手转动轴,百分表上指示出的最大数字和最小数字(最低点)之差的1/2就等于偏心距的实际尺寸。偏心套的偏心距也可用上述方法来测量,但必须将偏心套装在心轴上进行测量。 偏心距较大的工件,因受到百分表测量范围的限制,就不能用上述方法测量。这时测量时,把V型铁放在平板上,并把工件放在V型铁中,转动偏心轴,用百分表测量出偏心轴的最高点,找出最高点后,工件固定不动。再用百分表水平移动,测出偏心轴外圆到基准外圆之间的距离a,然后用下列式计算出偏心距e:D/2=e+d/2+ae=D/2-d/2-a 式中e——偏心距(mm) D——基准轴外径(mm) d——偏心轴直径(mm) a——基准轴外圆到偏心轴外圆之间最小距离(mm)。 用上述方法,必须把基准轴直径和偏心轴直径用百分尺测量出正确的实际尺寸,否则计算时会产生误差。 检验刀架移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时,将百分表固定在刀架上,使其侧头顶在主轴和尾座顶尖间的检验棒侧母线上,调整尾座,使百分表在检验棒两端的读数相等。然后移动刀架,在全行程上检验。百分表在全行程上读数的最大代数差值,及时水平面的直线度误差。 检验车床主轴轴线对刀架移动平行度时,在主轴锥孔中插入一检验棒,把百分表固定在刀架上,使百分表侧头触及检验棒表面。移动刀架,分别对侧母线A和上母线B进行检验,记录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为消除检验棒轴线与旋转轴线不重合对测量的影响,必须旋转主轴180度,再同样检验一次A、B的误差分别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的代数和之半就是主轴轴线对刀架移动的平行度误差。要求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允差自诩向前偏,即检验棒前端偏向操作者;垂直平面内的平行度允差只许向上偏。 以上这几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希望大家借鉴一下,在今后的工作中肯定是有帮助的。
如何使用百分表
百分表读数方法:
百分表的读数方法为:先读小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即毫米整数),再读大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即小数部分),并乘以0.01,然后两者相加,即得到所测量的数值。
网页链接(百分表使用方法)
拓展资料:百分表是美国的B.C.艾姆斯于1890年制成的。常用于形状和位置误差以及小位移的长度测量。百分表的圆表盘上印制有100个等分刻度,即每一分度值相当于量杆移动0.01毫米。
若在圆表盘上印制有1000个等分刻度,则每一分度值为0.001毫米,这种测量工具即称为千分表。改变测头形状并配以相应的支架,可制成百分表的变形品种,如厚度百分表、深度百分表和内径百分表等。
如用杠杆代替齿条可制成杠杆百分表和杠杆千分表,其示值范围较小,但灵敏度较高。此外,它们的测头可在一定角度内转动,能适应不同方向的测量,结构紧凑。它们适用于测量普通百分表难以测量的外圆、小孔和沟槽等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前的检查:
1:在使用百分表之前,要先对百分表进行调零,通过转动百分表使表中的大指针和小指针都调到零位置。
2:调好后,也可以测试一下百分表是否有损坏,可以用手指轻抵表杆底部,看大小指针能否回到零处,若不能回到就不可以用。
3:在读取时,要先读小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即毫米数;然后读大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即毫米的小数,将大指针读出的数乘以0.01,得到的数和小指针的读书相加,就得到测试的数值了。
OK,关于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和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口诀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