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 本草经集注 是谁写的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本草经集注 是谁写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南朝著名的医学家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
南朝著名的《本草经集注》作者是“陶弘景”。
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见到。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于。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冷热交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等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
扩展资料:
陶弘景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本草经集注》本书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劳等,治黄疽通用药有茵陈。
南朝博物学家陶弘景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搜集起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另一次总结,整理成《本草经集注》一书。
《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
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2、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
3、首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九、川芎等。
4、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5、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弘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
《本草经集注》,药学著作,七卷。本书是《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注本。其内容除《神农本经》365种药物之外,又增入了《名医别录》所载药物365种,共730种。那么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呢?
1、《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约撰于五世纪末。
2、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以上就是对于《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全部内容。
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
《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写的。陶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自魏晋以来过于混乱,因此予以整理。《本草经集注》为《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由《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两书综合编辑而成,载药物七百三十种。卷一为序录,卷二为玉石,卷三、四、五为木部,卷六为虫兽,卷七为果菜米谷及有名无用诸药。
原书早佚,主要内容保存在《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等书中。有西陲古方技书残卷汇编影钞敦煌卷子本,一九五五年上海群联出版社铅印本。
《本草经集注》的创新特色
《本草经集注》改进了以前药物三品分类法,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等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中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
《本草经集注》对药物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炮制,以及应用等均有补充与说明。并提出“诸病通用药”,在临床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中国后世药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OK,关于 本草经集注 是谁写的 和本草经集注 是谁写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