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拼音?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拼音版

七月网4940

三年得两句 一吟双泪流全诗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句,全诗内容如下: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拼音?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拼音版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需要明确的是:首句不是“三年得两句”,而是“两句三年得”。

题诗后古诗带拼音

题诗后古诗带拼音如下:

两句三年得liǎngjùsānniándé,

一吟双泪流yīyínshuānglèiliú。

知音如不赏zhīyīnrúbùshǎng,

归卧故山秋guīwògùshānqiū。

原文

题诗后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翻译: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首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贾岛30岁前累举不中第,后为生计所迫出家为僧。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他著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多首。其以五言律诗见长,诗精于雕琢,曾因诗句“僧敲(推)月下门”中推敲二字受教于韩愈。因僧侣经历,造成他喜写荒凉、枯寂之境的特点,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卒于普州。享年64岁。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在诗中写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指的是《送无可上人》这首诗。

原文: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译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扩展资料:

诗题中的无可上人是贾岛的堂弟,写出了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清新,诗人为草堂寺无可上人践行。

这首诗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贾岛三年所得,写出了无可上人的独行后的经历,应该是诗人的想象,这成为了全诗最著名的两句,也是千古传颂的佳句。

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诗人对堂弟的不舍之情,开始两句点出了时间和当时的环境,诗人看着堂弟远去,心中的不舍难以言表,想象着堂弟孤独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那种复杂的情绪无法宣泄,只能在诗句中用看似客观的句子表现出来。

但是这文字后所蕴含的感情却是深厚的,那种画面烘托出了无可上人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助。本来诗人是和堂弟一起去赴烟霞之约的,但是因为去不了,心中对堂弟寄予了关怀与期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无可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