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由来是什么
河南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古刹,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旅游。人们对于白马寺的由来比较好奇,下面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关于白马寺的由来,据说源于汉明帝刘庄的一个梦,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在夜晚梦见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项有日光,在殿前飞绕而行。第二天会集群臣,问:“这是什么神?”,当时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回答道:“听说西方有号称‘佛’的得道者,能飞行于虚空,神通广大,陛下所梦见的想必就是佛。”第二年,汉明帝派遣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大月氏国后,抄得佛经42章,并于永平十年,在此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在永平十一年,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因为白马驮着经文而来,取名“白马寺”,佛教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传入中国。
白马寺的简介和由来
白马寺由来:中华神州大地,有三所佛院,统称白马寺。其中称为龙腹的位于唐河西南三十五公里处的白马寺,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白马寺的简介如下:
解放前一古寺,位于现白马寺街正北。据说香火也曾鼎盛一时,佛塔林立、香客云集,方圆几十里地广说其名,后八路军经留此地时遭遣散,白马寺内有一大钟,解放后作为文物被缴送南阳,寺内建筑曾一度作为校舍使用,大殿等旧舍已不存。
白马寺,现经改造重建成为白马寺小学。2005年当地居民在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并稳定后,经有关信士倡议、募捐,在原白马寺旧址、现小学校舍北麓,新建殿舍一所以供奉三宝,并迎汉白玉马两尊立于殿前,寺名仍号白马寺。
白马寺的布局结构
在寺院东侧还有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的十几座白石宝塔。宝塔结构精美,每一座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塔上面的雕塑非常精美,独具匠心,巧夺天工,雄伟壮观,深受世人称赞。院内古树参天,寺东石塔耸立,并拥有田产400余亩,和尚尼姑100多人。其规模盛况可想而知。解放后,因多种因素造成寺院面貌改观。
白马寺所在集镇的居民及其周边百姓,为了满足对佛教文化的信仰,贯彻中央对于人民群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希望有一个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要求,热切希望重建白马寺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马寺
白马寺的由来及历史
白马寺的历史由来: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历史:
据说香火也曾鼎盛一时,佛塔林立、香客云集,方圆几十里地广说其名。寺内有一大钟,解放后作为文物被缴送南阳,具体不详。寺内建筑曾一度作为校舍使用,大殿等旧舍已不存。
现经改造重建成为白马寺小学。2005年,当地居民在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并稳定后,经有关信士倡议、募捐,在原白马寺旧址、现小学校舍北麓,新建殿舍一所以供奉三宝,并迎汉白玉马两尊立于殿前,寺名仍号白马寺。
重大意义:
重建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举办庙会,一年比一年热闹,每次前来赶会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烟缭绕,真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活跃了地方经济建设,满足了人民大众的宗教信仰,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