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
1、《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
2、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大清入关到康乾盛世,吴敬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
3、早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因而幼年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时期,吴家家道中落,名门子弟顿成布衣书生,吴敬梓的仕途命运也为止改变。尤其是乾隆年间,官场政治已趋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显现,许多怀才不遇的莘莘学子因无钱通行“潜规则”而被拒于庙堂大门之外,致使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出现极大的漏洞,官场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4、在屡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吴敬梓终于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后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方面。
5、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小说作品都包含着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其中,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后人所熟知。这部小说耗尽了吴敬梓后半生的大半光阴,它的问世,亦确立了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6、清代著名小说家,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哪里人?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后世普遍认为吴敬梓是安徽省全椒县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保留下来的吴敬梓手书《兰亭序》中,印鉴犹在,上有“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因此,有关吴敬梓是安徽省全椒县人说法,确实有据可考。
7、由于吴敬梓的家乡地处江苏南京秦淮河畔,因而,他还得了一个“秦淮寓客”的雅号,为吴敬梓是哪里人做了又一重注解。
8、原本出身名门的吴敬梓少年时颇有才学,祖上出过不少进士及第的才子,然而到了青年时期,吴家陡然家道中落,饱读诗书的吴敬梓不仅功名无望,甚至连生活也日渐窘迫起来。在历经屡考不中的挫折和目睹官场腐败的现状之后,心灰意冷的他索性放弃了求取功名的念头,将后半生的光阴和心血全部倾注到文学创作及书法方面。
9、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相传乃是因为其家有“文木山房”之故。在回家归隐的岁月里,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及多部史学著作,有关这些事迹,多被收录在吴敬梓家乡的《全椒县志》中。
10、据民国时期重新编撰的《全椒县志》显示,吴敬梓晚年所编著的《文木山房诗说》,堪称我国近代史上研究《诗经》的旷世名作,而奠定了吴敬梓安徽第一文豪地位的,则无疑是他倾尽后半生心血所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
11、据史料记载,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出生于安徽地方官宦世家,早年门庭显赫,家族中人才辈出,吴敬梓的曾祖曾得中过顺治年间的探花,祖父吴旦也是一位薄有才名的监生,吴家族中叔伯也皆为进士及第,如此看来,吴敬梓家庭出身高贵,家学渊源,童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因而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才有此成就。
12、童年时期,由于家庭出身环境的影响,吴敬梓在诗书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之当时吴家家世显赫,常有文人来往,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聪明好学的吴敬梓很早便在文学上展露出过人的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才子,其读书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常常令人惊叹。
13、少年时代的吴敬梓经常随父参加一些当地风雅名士的聚会。加之吴敬梓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因而自然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气度,开阔的胸襟中饱含淡看红尘的高洁之志,与他接触之人很容易被他高雅的气质与非凡的眼界所折服。
14、据说有一次,未及弱冠之年的吴敬梓赴县中名士的宴会,踌躇满志间登上赣榆县城的高阁,当众作了一首五律《观海》,使得满座皆惊,赞叹其才思敏捷与诗境雄阔,可惜,在现有史料中,仅在《文木山房集》中能够读到吴敬梓少年时期收入创作的一首“观海潮”。
15、至青年时代,吴家家道中落后,吴敬梓便再也无心功名,只将满腔热血与毕生精力尽数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因而终于成就了人们所熟知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二、吴敬梓,徐光耀,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
1、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2、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共党员、作家。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又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20师特务营战士,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除奸科干事、技术书记,解放军第20兵团野战新华分社记者,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研究生,华北军区文化部文艺科、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保定市文联编辑,河北省文联、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全国文联第五届委员,河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省作协第三届名誉主席。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3、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4、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5、施耐庵(1296—1370),元末清初作家,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原籍苏州,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三、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
1、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而清朝的时间为(1636年-1912年)。
2、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3、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
4、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缘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儒林外史》内容博大深厚,闪烁着民主进步的思想光芒。
5、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和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虽然假托明代,却是封建社会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
6、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丝希望,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
关于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