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珠村乞巧节(珠村乞巧节怎么去)

七月网1830

一、广州乞巧文化节有哪些活动

今年的七夕节马上就要到了,每年的七夕广州都会有活动举办哦,今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会在哪里举办呢,会有一些什么活动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珠村乞巧节(珠村乞巧节怎么去)

广州乞巧文化节自2005年落户天河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年,也就是说今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已迈进,“及笄之年”。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式在天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活动主会场在广州珠村,并在车陂公园、广州塔等地设有分会场,活动同步开展。

①·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式表演。

②·广州乞巧文化节赛巧会颁奖仪式。

时间:8月2日(星期五农历七月初二下午15:00至16:00

为珠村及周边社区群众精心打造的乞巧文化盛宴,为普惠更多市民朋友,文化惠民演出与乞巧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分开进行。

时间:8月3日(星期六农历七月初三下午15:00至16:00

8月2日至8月8日(农历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八,乞巧节期间,珠村各祠堂内均制作,供案,供游客观赏。

传统天河乞巧习俗中的“拜七娘”。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在珠村潘氏宗祠明德堂固定进行。

传统天河乞巧习俗中的“送仙”、“烧幽”。农历七月初八,在珠村、车陂各祠堂固定进行的民俗活动,意味乞巧活动结束。

七娘饭大多数是家常菜,简单美味,但菜式和菜名都非常讲究,特别讲究意头。

时间:8月2日至8月8日(农历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八

地点:珠村明德堂、珠村各七娘点、车陂村各七娘点

三、七夕游·乞巧体验周游园活动

1.《鹊桥舞,霓裳歌》汉文化表演

2.民间传统游戏:投壶、穿针斗巧、许愿乞巧

3.抛球祈愿:珠村特有七夕祈福方式。

4.七夕猜灯谜:灯谜为中华古老的文字游戏,以含有七夕元素的灯谜进行游戏

时间:8月3日至8月8日(农历七月初三至七月初八

8月2日至8月8日(农历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八上午10:00时至晚上20:00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8月2日至8月8日(农历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八上午10:00时至下午17:00时,教学楼二楼传承基地展厅对外免费开放。

8月2日至8月4日(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四

地点:车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车陂公园

集中展示首届七夕文创设计大赛参赛作品,同时邀请穗港澳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新新人类手作等,这么多内容,还不赶紧来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岭南市井风情。

时间:8月2日至8日(农历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八

深度体验传统乞巧习俗,展现女子及笄这一古典传统仪式所包含的寓意和祝福,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成年礼,即将成年的你,怎能错过呢?

时间: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18:30至20:00

十一、“遇见红船,预见爱”——七夕鹊桥青年联谊会

七夕佳节,夜游珠江,体验红船往事,名伶情怀,寻找“身边的心动”

时间:8月3日(农历七月初三14:00至19:30

地点:海心沙红船码头、珠江红船

二、珠村的风土民俗

每年的正月十六是珠村人“拜猫”的日子,据说这一天是“猫神”(村民亲切地呼之为“猫老爷”)的诞辰。“猫神”平时都安放在村中的北帝庙里,祭拜活动就在北帝庙进行。这位猫神据说是一个村神,自开村始就住在北帝庙里,和北帝为伴,从未分开。

“拜猫”没有特定的时间表,也没有统一的组织者,由香客们自带祭品按传统方式进行,整个祭祀活动持续十几分钟。传统的“拜猫”活动由两部分组成:“拜猫”和“拜小人”(也称“打小人”)。“拜猫”整个过程大致分为呈献祭品,焚香祭拜,烧猫纸和吃猫饭,祈求风调雨顺、免灾逃祸;“拜小人”在社坛的拜桌上进行,重“拜”不重“打”,以求和睦。

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谥号“太祖”,一个家族的始祖则为“太公”。

清明后的第三个周日,是珠村“拜太公”的重要日子,所拜之人即为潘文治。整个祭拜仪式包括点香、敬酒、念祭文。

“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扒得快好世界,探完珠江探石牌。”一首童谣传唱珠村数百年。在珠村,龙舟节活动精彩纷呈,除了有为人所熟悉的端午扒龙舟以外,还有其特色活动。

珠村有两条200年历史、纯正坤甸木制作的龙船“乌龙公”(即龙船王),原藏身于珠溪东桥附近的农田里,后因经济建设迁到深涌河底。该船鼓位比一般龙舟宽15厘米,长多7米,造船的船板也加厚,所以当其与风浪搏击时特别稳,有“乌龙公敲起锣鼓快过风”的美誉。

以前,老人会带着小孩到“乌龙公”上取龙船水喝,据说可以消除百病、身体健康。每天在乌龙公从珠村出发时,都会用圣水兜装上圣水,然后用珠村北帝庙前的龙眼树叶蘸水洒在各龙船划手的头上才出发,以求顺风顺水,平安、吉祥。龙船盛事结束后,圣水兜就会高价投标。

可惜由于现在河面上建了5座大桥和10座小铁桥,同时旁边有些商铺为通行把河涌盖了起来,因此村民们每年都好在“散龙船标”前一天拆桥掀盖,让“乌龙公”回家。

每逢农历五月初一都是珠村龙舟“招景”的日子,各村龙舟前来“应景”相会,在珠溪水竟渡巡游。应景时,各村龙舟会经过莲溪村、宦溪村、黄村,形成“莲溪景”和“宦溪景”和“黄村景”。

在珠村龙舟“招景”的深涌旁有广州市唯一一个龙舟亲水公园,以龙舟文化为主题设计,有具明代建筑特色的龙舟指挥检阅台,有梯级型的观众席,还有更适合龙船划手上落的龙舟靠岸长台以及?龙桥等。

热热闹闹的赛龙结束以后,“乌龙公”趁潮回村,汇报“趁龙船景”的成绩。龙船靠岸后,龙舟健儿和村里的老人、孩子在祠堂里吃过传统的龙舟饭,就在祠堂前举行龙船圣水兜(装黄皮叶、舀珠溪“圣水”以洗涤船身)、禾兜(盛载采青禾谷)的投标拍卖。“散龙船标”结束,龙舟节“谢幕”。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又名“七姐诞”,是一个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妇女节日,始于汉代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珠村享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盛名,且自2005年开始举办“广州乞巧文化节”;珠村的“乞巧”已成为天河区、广州市的文化品牌。

“七夕”前两三个月,未嫁姑娘开始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或“拜神菜”。

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自三更至五更,连拜七次。

拜仙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这是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广州珠村自明清时期已经盛行“摆七娘”,女子做“七娘”秀巧手,男子借物看人,有钟情者便托媒说亲。“摆七娘”成为了一座婚姻的桥梁。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沦陷,珠村的“摆七娘”全部停止。抗战胜利后,曾一度恢复,解放初期珠村还出现了男子“摆牛郎”。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再度停止,直到1998年才再度兴起。2001年珠村东南社“良潘公祠”的那堂“七娘”还被广州近代历史博物馆录像收藏,艺术品被广州博物馆收购,长年存摆在广州博物馆内。

2006年11月,由广州乞巧文化节组委会、珠村实业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乞巧”文化品牌相关的商标。这次共申请注册5个商标,涉及到8个类别的商品,主商标是:“广州乞巧文化节”,分商标是:“乞巧女儿”“乞巧婆婆”“珠村乞巧”“巧七娘”等。

“乞巧文化”注册商标主体由垂直的银针和飘逸的红线构成抽象的汉字“中”“巧”,结合传统仪式用针钱“乞巧”,体现中国乞巧文化的浓厚特色。

三、天河珠村乞巧节举行地点附七夕活动信息2019

天河珠村被誉为是中国乞巧第一村,天河珠村也多次是被作为广州乞巧节的主会场。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民间女子就会将自己的手工艺作品放在八仙桌上祈求人生的姻缘圆满。想要见识到最为传统的乞巧节活动吗?一起来看看。

http://www.k1u.com/trip/45306.html

天河珠村、天河文化艺术中心、车陂村、天河艺苑、广州塔、珠江红船、珠江游船“信息时报”号、正佳广场等地举行26场文化便民活动,让海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们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演绎下的独特魅力~

随着2019·广州乞巧文化节的到来,有着“中国乞巧第一村”之称的天河珠村作为广州乞巧文化节的主会场,沿路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8月2日至8月7日,珠村各七娘点将进行传统的七夕民俗活动,包括:“巧手巧艺”摆七娘、“焚香虔心”拜七娘、“得巧祈福”送七娘以及“美味新意”七娘饭四大环节。此外,在珠村乞巧苑公园内,还将举办“古韵七夕

巧手寻缘”乞巧体验游园活动,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和珠村小学乞巧文化传承基地都定时对外免费开放。

乞巧节期间,珠村的巧哥巧姐们在祠堂内制作乞巧供案,摆放八仙桌,插上香烛,点上最好的檀香,姑娘们用剪纸、米粒、芝麻、瓜子等做成微型花朵、器皿、人物等各个精美细致的小工艺品配上古董珍玩、新鲜水果和胭脂红粉一起摆放陈列,供游客参观欣赏。

地点:珠村以良潘公祠、元德陈公祠、北帝庙、乞巧苑(八社)、七社、明德堂

未婚少女向“七娘”许愿,称为“拜七娘”,为的是祈求巧手,寻得如意郎君。拜七娘时,姑娘们靓妆艳服,焚香点烛,遥对星空跪拜,这便是“迎仙”。自三至五更,连拜七次,向织女祈求幸福美满,称为“拜仙”。拜仙后,姑娘们手执彩线登上绣楼,对着月光将丝线穿过针孔,名曰:“乞巧”。连穿七枚孔者叫得巧,否则叫输巧。少女们在稀星朗月下,穿针引线暗卜未来。

时间:8月2日至8月8日(每天10:00、15:00;初七20:00)

“七娘饭”是乞巧节活动的压轴戏之一。据悉,广州珠村从2006年开始恢复“七娘饭”,由珠村村民共同筹资发起,与端午节男人当主角的情景相反,七夕这天是女人的天下。能去吃“七娘饭”的人主要包括珠村的外嫁女和“摆七娘”辛苦多日的珠村巧姐,以及没有参加“摆七娘”但有向七娘会捐款的妇女,而男人们必须在乞巧节中尽过力获得邀请才能吃到“七娘饭”。

“七娘饭”不仅是七夕活动的一次犒劳,也是一次姐妹们的大聚会。外嫁出去的珠村女儿难得在同一时间回娘家,更难得围着同一个桌子吃饭。老姐妹带来各自的乞巧作品,交流乞巧技艺,叙一叙家常。吃过“七娘饭”后,每人还能带回一份“七娘贡品”,内有沐浴露、七娘粉、花生,意味着女子“得巧”。吃完饭后,外嫁女要到祠堂谢香、拜七娘,之后她们便各自回家~

地点:明德堂及周边酒楼(由各“七娘点”自行安排)

“送七娘”仪式是乞巧节传统核心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在七夕节第二天举行。

这天七娘会和全体巧姐将亲手制作的七娘衣、七娘盘、十宝等用品进行焚化,寓意送织女回仙界,同时为家人祈求和睦美满、身体健康等,最后表达对织女下凡赐福的谢意。

地点:珠村以良潘公祠、元德陈公祠、北帝庙、乞巧苑(八社)、七社、明德堂

乞巧节期间,在珠村乞巧苑公园内,还将举办“古韵七夕巧手寻缘”乞巧体验游园活动。游园活动分设:表演区、游戏区、体验区三部分。

表演区以汉服表演为主题,通过《鹊桥舞,霓裳歌》汉文化表演、歌舞礼仪展现汉文化神韵,传递汉文化的古雅;

游戏区设置了多个传统乞巧游戏,如:投壶、穿针斗巧、许愿乞巧、七夕猜灯谜等,以“大画诗游”为创意主线,用传统加创新模式传播“巧”文化,让游客在游园的过程中“穿越”玩转最传统的民间比巧游戏;

体验区包括乞巧手工体验和汉服体验,使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节日氛围。

时间:8月2日至8月8日(每天上午9:30至11:00;下午15:00至16:30)

8月2日至8月8日,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和珠村小学乞巧文化传承基地都定时对外免费开放。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以乞巧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乞巧春秋的历史与传承。珠村小学传承基地,则是展现了乞巧新生力量的发展,游客市民可跟随小学生担任的解说员一起观赏“小手巧作”,看新生力量对于乞巧手艺的创新和发展,感受珠村孩子对本地文化的热爱。

时间: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开放时间为8月2日至8月8日上午10:00时至晚上20:00;珠村小学乞巧文化传承基地开放时间为8月2日至8月8日上午10:00时至下午17:00

地点: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珠村小学教学楼二楼传承基地展厅

各环节的仪式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乞巧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期间,珠村游客数量预计高达数十万,其中包括许多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外省游客和海外华侨。

关于珠村乞巧节,珠村乞巧节怎么去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